拍攝時間:1959年至1960年期間。
1960年代,中橫公路沿線。山區一景,相片拍攝者是時任台灣基督教救濟會主任的薛培德牧師拍攝。中橫公路於1956年7月7日開工,並於1960年5月9日完工,,中橫公路除了有聯繫臺灣東西兩地的交通以外,亦有安置榮民及開發山地資源的目的。在公路通車以後,促進了公路沿線的聚落興起,其中以農業及觀光業為主。農業的發展與政府對榮民的安置有關,當時在美軍顧問團的建議下重新整建部隊,汰除一部份的兵員,為了照顧曾為國家效命的軍士兵不至於頓失經濟來源,便將一部份榮民安置在中橫公路沿線宜居的土地,臺灣三大高山農場(福壽山農場、清境農場、武陵農場)便是最佳的例子,其中福壽山農場於1957年6月1日便先行設立(當時稱為梨山農場),主要是嘗試在高海拔地區種植作物(此前並無在高山種植作物的經驗),並將作物提供給開鑿公路的榮民。(Barry L. Schuttler/攝)
本批照片由時任台灣基督教救濟會第五任主任的薛培德牧師拍攝。薛培德(Barry L. Schuttler)是一名美國籍長老教會牧師,任職救濟會主任的任期為1959年3月至1960年11月,在臺期間負責統籌藉由基督新教的管道進入臺灣的美援物資,在他的相片中常可見救濟物資發放時的景況。此外,薛培德牧師在工作之餘(或是在前往物資發放地點的途中),也會使用相機拍攝當時臺灣的風土民情,留下了1959年至1960年間的臺灣影像紀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