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時間:1959年至1960年期間。
1960年代,臺中市和平區梨山里。圖為臺中市和平區梨山里的松柏村路標,在路標旁有幾名伐木工人正在歇息。松柏村的村民是由國軍退伍的軍官組成,與鄰近福壽山農場不同,此處是退伍軍官而非士兵士官,且是個戶開墾而非福壽山農場採行的農莊集體開墾。當年松柏村的退伍軍官從政府取得了二甲的田地,但作為代價不能領取八成薪以及月退俸,又因為開墾時沒有高山種植的經驗及其他因素,早年的居民們過得十分艱辛,曾一度因為種植水果的優勢而有所改善,但在臺灣開放國外水果銷入臺灣後優勢頓失,再加上中橫連年中斷,交通費用也成為一筆龐大的開銷。中橫公路早年開鑿完成後,曾因為交通改善再加上需要砍伐林地以增加可耕地,促使林木業興盛並銷往國外,同時亦提供山地居民一份工作。(Barry L. Schuttler/攝)
本批照片由時任台灣基督教救濟會第五任主任的薛培德牧師拍攝。薛培德(Barry L. Schuttler)是一名美國籍長老教會牧師,任職救濟會主任的任期為1959年3月至1960年11月,在臺期間負責統籌藉由基督新教的管道進入臺灣的美援物資,在他的相片中常可見救濟物資發放時的景況。此外,薛培德牧師在工作之餘(或是在前往物資發放地點的途中),也會使用相機拍攝當時臺灣的風土民情,留下了1959年至1960年間的臺灣影像紀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