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時間:1959年至1960年期間。
1960年代,中橫公路沿線。中橫公路路段一景。政府於1954年陸續派遣人員進入中部及東部山區踏查公路建設路線,其中包含蔣經國及外國工程師狄寶賽(Valery Sergei de Beausset,當時他任職於懷特工程顧問公司,該公司提供中華民國政府有關美援運用及工程建設的諮詢),並於1956年7月7日開工,至1960年5月9日完工,工程耗時3年10個月,並雇用約一萬名工人(其中以榮民為主,約6000人,其餘含現役軍人、失業青年及罪犯)。 山區裡的道路、橋梁早先多是原住民狩獵時追蹤獵物足跡形成的狩獵道路,橋梁則多是木頭搭的便道。自日治時期開始,日人深入山區,在此山區搭建橋梁,修築軍用道路(1896~1914),是日本政府為了深入山區與原住民交戰而建設,之後為了進一步掌控山區及開發山地資源修築理番道路(1915~1926),為了增進觀光建設的攬勝道路(1927~1937),以及為求金屬礦物及水力發電而開始建設產金與發電道路(1938~1945),後在國民政府來臺後開鑿中橫公路,加速開闢公路沿線的土地及山地資源。(1946~1986)。(Barry L. Schuttler/攝)
資料來源: 太魯閣國家公園網頁 https://www.taroko.gov.tw/
本批照片由時任台灣基督教救濟會第五任主任的薛培德牧師拍攝。薛培德(Barry L. Schuttler)是一名美國籍長老教會牧師,任職救濟會主任的任期為1959年3月至1960年11月,在臺期間負責統籌藉由基督新教的管道進入臺灣的美援物資,在他的相片中常可見救濟物資發放時的景況。此外,薛培德牧師在工作之餘(或是在前往物資發放地點的途中),也會使用相機拍攝當時臺灣的風土民情,留下了1959年至1960年間的臺灣影像紀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