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國定古蹟臺南孔子廟大成門前疑似櫺星門遺構調查計畫成果報告書

臺南孔子廟是臺灣最早孔子廟,為全臺首學,於西元1983 年被指定為一級古蹟,現為國定古蹟。臺南孔子廟為鄭氏家族領臺時由鄭經指示所建,原稱為先師聖廟,於西元1666 年建成1,為三進且有附屬建物的建築群2。清領後,臺南孔子廟的規制漸全。孔子廟的基本規模是透過泮池、櫺星門、大成門、大成殿及崇聖祠的中心線為軸線,配合兩旁附屬建築所構成(陳森藤,1970)。其中櫺星門作為孔子廟基本建築,通常位於建築主體最外側,南北向,有得士之門之意(陳森藤,1970)。臺南孔子廟建築群從鄭氏領臺起建,經清領、日治、現代等多次增建、整修、使用,已有三百五十餘年。時至今日,其泮池、大成門、大成殿及崇聖祠尚存,但櫺星門已不復見。下文簡要回顧及推論臺南孔子廟櫺星門興築、移建與消失等經過,作為本次考古發掘歷史背景之補充。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 創作者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18
  • 媒體類型
    文件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