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臺南市下港等6處遺址出土文物整飭計畫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為使臺南市考古出土遺物研究及展示價值得以完整存續,揀選下港、國母山、大昌橋、牛稠子、瓦磘東及蔦松等6處遺址出土遺物,針對各種材質以「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南科考古館指定保存文物移入處理程序要點」為整飭標準,執行遺物整理、遺物清理、遺物檢視登錄、建立分級及影像數位化等工作。執行整飭過程中常見劣化狀況有斷裂、缺損、霉斑、不明黏著物等,其中以霉斑狀況為最常見,集中於國母山遺址,主要肇因以濕度、溫度為最大問題,臺灣高溫高濕的氣候,保存環境條件本不利,加上時間的摧化後出現嚴重的發霉狀況。因此處理方式為(一)讓遺物保持通風,維持乾燥狀態(二)使用軟毛刷輕刷去除霉斑(三)更換保存外袋,防止霉菌再次孳生(四)靜置觀察有無發霉狀況,方可放回原箱中。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 創作者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18
  • 媒體類型
    文件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