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臺灣府城城垣及城門整合升格國定古蹟調查研究計畫

臺灣府城(臺南府城)原是清代臺灣地區規模最大的城池,長時間為臺灣首府所在地。但城池相關元素經過日治時期市區開發後原已成為斷壁殘垣,在戰後亦仍不間斷消失,直到1985 年起,陸續指定兌悅門(1985)、臺灣府城大南門(1985)、臺灣府城大東門(1985)、臺灣府城城垣小東門段殘蹟(1985)、臺灣府城城垣南門段殘蹟(1985)、臺灣府城巽方砲臺(巽方靖鎮)(1985)、原灣府城東門段城垣殘蹟(2003),使之具備法定文化資產身分。但過去的指定方式,主要以單體建築或構造物為主,未將府城防備納入一整體考量,而缺乏整體性的價值意義詮釋。基於此,本計畫針對臺灣府城沿線,重新檢視城垣遺構的周遭環境,並透過史料爬梳整理其歷史資源,藉以建構現存臺灣府城相關遺跡或埋存在地面下的遺址於不同時期在臺灣歷史上扮演的角色與意義,除作為升格國定古蹟之依據外,亦可於往後修復時,提供歷史連續性、整體性之參考。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 創作者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18
  • 媒體類型
    文件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