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件文物為黑漆彩繪花紋小提盒。
「漆」是流動的稠狀液體,是一種塗裝技術,因此只要被漆覆蓋、或者器物中有天然漆的塗佈,皆可稱為「漆器」,其主要可分為三部份:胎體、灰地、髹飾。漆器是早期人民從自然體驗而發展出來的生活工藝,時至今日,都還能找到這個工序繁瑣的技藝特有的溫潤身影。在漆器的使用習慣與漆藝風格上,臺灣先後受到來自中國與日本的影響,進而發展出特有的漆器工藝。
臺灣在日治時期,漆器的使用相當興盛普及,是常民生活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進入民國時期後,受大環境的影響,漆器的使用逐漸式微,但仍是婚慶或送禮時身分的表徵。
此類提籃台灣中北部才有。三提籃黑地,竹製提把並以鐵釘釘接。
-1:蓋面有一折枝花及一隻蝴蝶;器身周圍兩面各有四朵小白花及兩朵白花苞,枝上各有一隻綠色小鳥。內髹紅漆。
-2:蓋頂繪有風景圖,圖內有樹叢、紅色樓房建築,蓋子周圍繪有黃綠色竹子;器身提把有紅色「有福自來」文字,周圍圖紋與蓋頂同;蓋子與器身口緣均髹有橙色漆。
-3:六角形提籃。蓋面、器身各繪有一枝玫瑰花,蓋頂有落款敷金,但敷金部分已脫落,另有橙色橡皮印款。內部染色處理並無髹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