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照片攝於1960年代,記錄的是一群親友們正在住宅屋簷下分食薺粑的情形。薺粑就是麻糬,客家人每遇喜慶或農忙,都會「打薺粑」請親朋好友、左右鄰居食用。
薺粑又可寫成「齊粑」或「粢粑」,它是以糯米或小米蒸熟,然後放進石臼中用杵不停搥打而成。由於糯米與小米需要透過不斷搥打的動作產生粘性,因此一般都以「打薺粑」去形容製作薺粑的過程,同時彰顯節慶時闔家團圓,一起動手的歡樂氛圍。薺粑本身幾乎沒有味道,食用時通常會用筷子將其分成小塊後,再搭配花生糖粉以增添風味。更講究的人家則會準備芝麻、花生、紅豆等包入內餡,再於外頭沾裹花生糖粉與芝麻粒。另外也可以加入蘿蔔乾、肉絲等鹹內餡,另有風味,但薺粑通常是以甜食居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