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榖倉

這張照片攝於1970年代,紀錄的是幾位遊客正在參觀早年農家用來存放稻榖或地瓜的小型榖倉。畫面正中央的工具,是用來為稻榖作初步分級的風車。農民利用風車篩選出飽滿的稻穀與「二槽」的不飽滿稻榖,曬乾後放置於榖倉中保存。


穀倉、米倉,在閩南語中稱為「古亭畚」,早期農人會利用它來保存糧食。通常榖倉本體是由竹條編織而成,外圍再用石灰、泥土、稻殼的混合物牢牢糊上。上方以稻桿或茅草覆蓋作為屋頂,底部為了防止地面濕氣,通常會用竹竿鋪地架高,整體建築既通風又防潮,且大多會加上防蟲防鼠的設計,可以妥善保存作物。這種傳統榖倉目前幾乎不再使用,但因為造型古樸優美,可提供觀光發展使用,仍能在少部分地區看見傳統老榖倉,或是新建且加以彩繪的新榖倉。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苗栗歷史老照片」網站(今已關閉),2004。
  • 撰寫者
    唐菓創意有限公司
  • 創作者
    黃勝沐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1970
  • 媒體類型
    照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