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照片攝於1950年代,記錄的是客家農婦正從專門培育秧苗的「秧地」中剷起秧苗挑送到田邊,給正在田裡插秧的農夫們。
水稻是臺灣最重要的糧食作物,而秧苗就是稻作生產最重要基礎。臺灣地處熱帶跟亞熱帶之間,氣候環境適合作物生長,但同時也多病蟲害,強健的秧苗才能在接下來的種植過程更順利。現代秧苗栽植都已十分科技,但在1950年代只能靠農夫的經驗與技術。秧苗的栽種要先挑選秧地,秧地必須避免臨近曾感染病蟲害的稻田,以防病原菌或蟲卵殘留並隨秧苗傳播;其次要考量運輸成本,秧地離本田的距離愈近就愈能減少搬運成本。此外,秧地要避免太黏或太鬆的土壤,出水田或漏水田都不適合,同時要考慮是否有鳥害、野狗,以減少搭防鳥網或圍籬的成本。而且鏟秧時會帶走部分表土,最好經常更換地點避免過度影響秧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