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照片攝於1950年代,記錄的是當時伯公廟香火鼎盛的面貌。
「伯公」就是客家地區的土地公,早期客家先民拓墾,所到之處都會建立一個伯公雕像,如果沒錢蓋廟就在大樹下設一個石頭與香位替代。客家話中「伯公」二字原意指祖父的哥哥,把土地公稱伯公,由此可看出客家人對土地公的親密感。一般而言,閩南土地公掌管土地、財富、平安等事項,但客家伯公不只管土地,還管水、管庄、管田、管家庭,幾乎無所不管,而且客家人從祭典活動到婚喪喜慶,都會迎請伯公,參與生活中的大小事,關係真的宛如家人般親密。較特別的是,除了石頭香位或廟宇式,客家伯公還有「墳塚式伯公壇」,以及鎮守家宅廳下的「土地龍神伯公」,這都是閩南聚居村莊少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