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70年代,北部業者開發「桶球機」(如圖),茶葉炒菁、揉捻到甲種乾燥機初乾後,最後置入桶球機。桶球機的圓筒會不停旋轉,熱風同步吹入園桶內乾燥,乾燥完茶乾變成蝦米狀的「半球型」,其茶乾外型有別於布球束包機、布球揉捻機與擠壓機作出的「球型茶」。桶球機製作的茶乾外型雖較不緊結,但是製程相當省工,至今部分茶農仍有使用,甚至部分茶場將桶球機納入自動生產線。
龍潭、關西、楊梅與銅鑼等北部茶區早年(1970年代前)製作布球茶時,因沒有團揉經驗,曾經請名間與凍頂茶師指導,但因為北部茶區茶價不高且工資較貴,無法支付團揉師傅的工資,沒幾年就不再揉布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