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tenun kana Pinuyumayan卑南族傳統織布

卑南族傳統織布稱為tenun,卑南族的織布工藝從遠古時代的口傳故事流傳至今,技藝繁複。在臺灣原住民族各族群的織布技藝中,卑南族的織布技法使用挑的方式整理綜絖線,且大量使用夾織技法為其主要特色。 織(tenun)與繡(meleutr)都是卑南族以前就有的技藝。但是織(tenun)不易學習,不僅是祖先傳下的技術,製作過程也伴隨著一套複雜的禁忌規範。1950年代以後因為十字布的出現,逐漸發展出以刺繡方式替代織布來製作帽子kabung、背心(龍袍)lrungpaw及綁腿片、敞褲片katring等傳統服飾。由於卑南族傳統織布(tenun)的學習難度高且具有傳統禁忌,因此會織布的族人越來越少,至今仍熟悉tenun技藝的卑南族婦女僅存幾人。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臺東縣
    卑南鄉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文授資局傳字第11430093342號
    2025-09-11 00:00:00.0
  • 級別名稱
    重要傳統工藝
  • 種類
    種類代碼
    E1.1


    種類名稱
    編織


  • 所屬族群
    類別名稱
    原住民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22177763
  • 主管機關名稱
    文化部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評定基準
    反映族群或地方之藝術表現/在歷史與社會變遷下,具文化生命力,持續傳承與實踐/參與實踐之地方、社群或族群認同其為社會生活或文化特色重要之一環,具有代表性/具有藝術價值/顯著反映族群或地方之審美觀/顯著反映族群或地方之生活特色並具代表性
  • 法令依據
    《傳統工藝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第1、2、3款、《原住民族文化資產處理辦法》第13條第1、2、3款
  • 保存者/保存團體
    Sunay Paelabang孫菊花
  • 指定(登錄)理由
    一、卑南族傳統織布稱為tenun,卑南族的織布工藝從遠古時代的口傳故事流傳至今,技藝繁複。在臺灣原住民族各族群的織布技藝中,卑南族的織布技法使用挑的方式整理綜絖線,且大量使用夾織技法為其主要特色。 二、織(tenun)與繡(meleutr)都是卑南族以前就有的技藝。但是織(tenun)不易學習,不僅是祖先傳下的技術,製作過程也伴隨著一套複雜的禁忌規範。1950年代以後因為十字布的出現,逐漸發展出以刺繡方式替代織布來製作帽子kabung、背心(龍袍)lrungpaw及綁腿片、敞褲片katring等傳統服飾。 三、傳統織布表現並記錄了卑南族群的圖紋、色彩,除了日常生活的實用性,從材料的採集以及織布相關的儀式與禁忌,都呈現卑南族人看待信仰、世界觀、生活環境、社會關係的傳統觀念。 四、tenun kana Pinuyumayan卑南族傳統織布,學習必須正式拜師學藝,學藝前與學成後都須由巫師舉行特定儀式,織布的過程中亦有許多傳統禁忌。近30年來至今,熟悉傳統織布的卑南族人婦女已越來越少。傳統織布表現並記錄了卑南族群的圖紋、色彩,除了日常生活的實用性,從材料的採集以及織布相關的儀式與禁忌,都呈現卑南族人看待信仰、世界觀、生活環境、社會關係的傳統觀念。
  • 代表圖像來源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