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粧佛

「粧佛」為結合木雕與漆藝,以裝飾佛神像的工藝。粧佛起源於魏晉南北朝;至清代,隨著中國東南方移民渡台,而將信仰與工藝帶至台灣。而當移民的生活漸穩定、信仰需求增強,也開始聘請閩南一帶的粧佛匠師渡海來台,部分匠師留於台灣發展,對台灣粧佛技藝有重要影響。經過閩南粧佛匠師的師承,清末至日治時期,台灣本土粧佛匠師興起,台南、雲林等地皆有粧佛名師。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屏東縣
    萬巒鄉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屏府文保字第1148001408號
    2025-05-20 10:28:44.565
  • 級別名稱
    傳統工藝
  • 種類
    種類代碼
    E1.6


    種類名稱
    木作


  • 所屬族群
    類別名稱
    漢民族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屏東縣屏東市菸廠路1號
  • 主管機關單位
    屏東縣文化資產保護所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8-7210234*565
  • 主管機關名稱
    屏東縣政府
  • 所屬主管機關
    屏東縣政府
  • 評定基準
    具有藝術價值/具時代或流派特色/顯著反映族群或地方之審美觀/顯著反映族群或地方之生活特色並具代表性
  • 法令依據
    <<傳統工藝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2、3、4款
  • 保存者/保存團體
    林明棟
  • 指定(登錄)理由
    (一) 粧佛為木雕與漆藝結合的傳統工藝,匠師先依據委託方需求選材、構圖,再雕出粗胚作為雛形,後經歷細修、打磨等步驟,以凸顯塑像線條。再以粉線塑形,並以堆、疊丶拉等工法「牽漆線」製作神像衣紋,考驗匠師的雕刻、上漆、彩繪手藝。符合傳統工藝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款「具藝術價值」。 (二) 台灣的粧佛技藝受中國影響頗深,以林明棟匠師為例,他師承唐山軒派系雕塑技藝,其師傅為民國11年來台的福州匠師唐文增。因此林明棟匠師的雕塑,也帶有福州派的寫實、立體特質。符合傳統工藝登錄認定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2、3款「具時代或流派特色」、「顯著反映族群或地方之審美觀」。 (三) 粧佛工藝除反映早期福建地區粧佛藝術的審美觀,在後續傳入台灣的過程中,也漸漸融合台灣當地民間信仰、風俗;部分工序如「入神」、「開光」中即包含宗教科儀 。 符合傳統工藝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4款「反映族群或地方之生活特色並具代表性」。
  • 代表圖像來源
    保存者提供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