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張敏衣冠塚

張敏,字太德或輔德,金門青嶼人,明宣宗宣德9年(1434)生,幼年雙親具逝,自幼即與其兄張慶、張本送往京師並侍奉於內庭。1464年,明憲宗即位,改年號為成化,張敏受到憲宗重用,並曾奉命操練藤鑲四衛官軍,兼理十九房馬政,監督五軍大營、御馬監太監等職位;不僅進言減輕浯洲灶戶鹽稅、徭役之負擔,使偏鄉貧瘠之浯洲,能永久免於被攤派重役之處境,讓浯洲居民能安居樂業、開啟金門子弟考取科舉功名之路。而張敏受明中葉朝廷重視的程度,更可由張敏於明成化21年(1485)逝世後,皇帝賜葬於通州安德鄉西陽霸之原,及遣欽差遠赴家鄉青嶼宣「聖旨」,建「下馬碑」、「褒忠祠」、「張敏衣冠塚」等,此衣冠塚由後代子孫代代相傳,並持續祭祀。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金門縣
    金沙鎮
    青嶼測段480-1、483-5、488-1地號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文資字第1140032574號
    2025-04-28 17:18:37.166
  • 級別名稱
    縣(市)定古蹟
  • 種類
    種類代碼
    A12


    種類名稱
    墓葬


  • 現狀
    尚屬完整。 資料來源:古蹟清冊
  • 外觀特徵
    張敏衣冠塚墓碑呈牛軛狀,墓龜為一完整巨石,表面浮雕龜背紋路,碑中心浮雕「瑞日祥雲」圖案,墓桌正面以簡易線角雕飾,左右各設有一石獅,兩石獅轉首相望,石獅頭部比例較小、五官集中於面部,在四肢及背部稍可見簡單線刻裝飾,模樣簡樸可愛。 資料來源:古蹟清冊
  •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墓碑及石獅有青苔附生情形,左側石獅面部及前肢損壞、風化情形較嚴重,護牆亦有局部傾斜之情況。 資料來源:古蹟清冊
  • 使用情形
    由張氏後裔定期祭祀使用。 資料來源:古蹟清冊
  • 所有權屬
    身分
    名稱
    土地所有人
    社OOOOOOOOOOOOO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金門縣金城鎮環島北路一段66號
  •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科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82-325643#813
  • 主管機關名稱
    金門縣文化局
  • 所屬主管機關
    金門縣政府
  • 評定基準
    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者/表現各時代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大小段
    地號
    1
    金門縣
    金沙鎮
    青嶼測段
    480-1
    2
    金門縣
    金沙鎮
    青嶼測段
    483-5
    3
    金門縣
    金沙鎮
    青嶼測段
    488-1
  • 緯度
    24.51989
  • 經度
    118.41828
  • 法令依據
    <<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2、3款
  • 指定(登錄)理由
    1.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者: 張敏(1434-1485)為明憲宗(1464-1487)、孝宗(1487-1505)時期之重要歷史人物,不僅進言減輕浯洲灶戶鹽稅、徭役之負擔,使偏鄉貧瘠之浯洲,能永久免於被攤派重役之處境,讓浯洲居民能安居樂業、開啟金門子弟考取科舉功名之路。而張敏受明中葉朝廷重視的程度更可由張敏逝世後、皇帝賜葬及遣欽差遠赴家鄉青嶼宣「聖旨」,建「下馬碑」、「褒忠祠」、「張敏衣冠塚」等,又因減輕浯洲灶戶鹽稅與徭役使島民得以安居樂業,與金門整體發展關係緊密,此衣冠塚由後代子孫代代相傳,並持續祭祀,具有高度之歷史價值意義。 2.表現各時代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張敏衣冠塚墓塋通體為花崗岩質地,墓碑外觀呈牛軛狀,碑心刻有「瑞日祥雲」圖樣,瑞日則有「大明」之象徵意涵,瑞日下端祥雲則採如意捲雲狀。墓龜的墳坵是一完整巨石,上陰刻六角形龜背紋,中央則浮雕一中分線,墓龜周邊底板以放射狀條型花崗岩排列而成,再以直立式方形花崗岩組砌出護牆範圍。墓桌正面以簡易線腳雕飾,左右各設有一石獅,兩石獅轉首相望,石獅頭部比例較小、五官集中於面部,在四肢及背部稍可見簡單線刻裝飾,模樣簡樸具趣味,並為閩南同安地區常見之石獅造型。墓塋下方尚可見墓室空間。整體而言,此墓具備典型的明代墓塋營造與裝飾特色。 3.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張敏衣冠塚坐落於金門古官道之青嶼段上,依循古官道路線可至褒忠坊、宗祠等與張敏有關之建物,此些張敏關連建築反映出張敏與古官道在金門特殊的價值意義。張敏衣冠塚為明墓規制,整體構件型制完整,墓規尺度宏大,具典型明代墓塋營造及裝飾特色,與其他本地明墓略有差異。具稀少性,不易再現。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