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原金防部幹訓班暨士校營區

民國40年代(1950s)初期,國軍選擇於下莊與西洪間的水源匯集地,西北面以太武山為屏障,建造了此營區。落成之初曾為金南守備部隊示範營區,後經歷幹訓班、士官學校、精忠衛隊、民防自衛隊、木蘭隊及救國團等部隊駐用。本營區為金門地區守軍重要的教育訓練場所,其發展過程體現各時期防禦作戰訓練之變遷,為軍事學校功能分區之重要典範,亦是地區居民的共同記憶,具有特殊歷史精神與價值。 太湖一營區因使用需求,陸續增建營舍、擴張範圍,多數建築仍維持1950至1960年代現代主義建築風格、現代化軍事營房之特色,留有歷年軍事訓練、駐紮生活所需之建物,如庫房、核生化訓練場、澡堂、曬衣場等。此外,此營區使用機能上雖以訓練為主,亦兼有自衛戰鬥功能設施,如防空洞、壕溝、伏地堡、作戰指揮所等防禦建築,以供戰備使用。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金門縣
    金湖鎮
    士校段407、408、714、715、716、717、717-1、717-2、717-13、718、719、720、721、722、723、724、734、735、740、745、745-1、745-2、745-3、745-4地號(共24筆地號)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文資字第1130089027號
    2024-10-18 16:45:27.549
  • 級別名稱
    聚落建築群
  • 種類
    種類代碼
    B99


    種類名稱
    其他


  • 使用情形
    營區現由陸軍金門防衛司令部管理,供常駐部隊及新兵訓練使用,延續作戰訓練及軍事教育之基地功能。
  • 所有權屬
    身分
    名稱
    土地所有人
    中華民國
  • 地區發展與特色
    太湖一營區為金門重要的軍事教育與訓練基地。1950年代初期軍方於此處構築6幢長條型兵舍,即今坐落於營區入口軸線最深處者為營區中最早出現之建築物,亦為本案核心區域。1965年第三士官學校校舍落成,並陸續興建文康中心、介壽堂等重要集會場所,以及庫房、碉堡、沙盤、曬衣場、浴廁等附屬建物與生活設施。整體營區現由陸軍金門防衛司令部管理,供常駐部隊及新兵訓練使用。其發展過程體現各作戰訓練變遷,建築與整體環境具有特殊歷史背景意義。 太湖一營區四周以林木及圍牆與外部阻絕,東南側為榕園、八二三戰役紀念園區(西洪聚落舊址),東側緊鄰安民聚落,東北側臨建華聚落,西北側則鄰近下莊聚落,由營區大門沿士校路向南,則鄰近太湖水庫風景區及山外市區。營區周邊聚落早期曾因駐軍人數眾多,發展出因應軍人消費的商業活動,曾繁榮興盛一時,後期雖因隨軍隊人數撤減而使商家沒落,此營區仍是地區居民共同的記憶。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金門縣金城鎮環島北路一段66號
  •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科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82-325643#813
  • 主管機關名稱
    金門縣文化局
  • 所屬主管機關
    金門縣政府
  • 歷史脈絡與保存價值
    自民國40年代(1950s)初期興建至今,營區整體配置與使用,仍維持作戰訓練與軍事教育之基地功能門樓、碉堡、指揮所、紀念碑等附屬設施,則體現了此空間場域之特色。此營區作為金門軍事教育場域的歷史發展脈絡與相關營舍建築紋理均保存完整,自大門至營舍群之路徑、開放空間之景觀風貌協調具有高度保存價值,為金門軍事教育訓練史之見證。 營區範圍內最早期的兵舍群,興建於民國40年代(1950s)初期,為金門首批現代化軍事營房,其建築式樣、鋼筋混凝土構材及配置形式是當時軍工事之典型,足具代表性。民國54年(1965)後擴建陸軍第三士官學校校區,興建具現代主義建築風格之校舍、集會中心、文康中心等展現當代建築技術史價值。此外,金門軍事設施於1954年九三砲戰之後,全面朝地下化發展,本營區因座落位置北倚太武山為屏障,構築大面積地上型營舍群,極為少數且不易再現,且保存完整,充分反映當代防禦與戰略特色,具地域風貌與時代意義。 以《聚落建築群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 2條規定評估,符合「二、歷史脈絡與紋理完整且風貌協調具保存價值者」、「三、具建築或產業特色者」之基準。
  • 評定基準
    歷史脈絡與紋理完整且風貌協調具保存價值者/具建築或產業特色者
  •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大小段
    地號
    1
    金門縣
    金湖鎮
    士校段
    407
    2
    金門縣
    金湖鎮
    士校段
    408
    3
    金門縣
    金湖鎮
    士校段
    714
    4
    金門縣
    金湖鎮
    士校段
    715
    5
    金門縣
    金湖鎮
    士校段
    716
    6
    金門縣
    金湖鎮
    士校段
    717
    7
    金門縣
    金湖鎮
    士校段
    717-1
    8
    金門縣
    金湖鎮
    士校段
    717-2
    9
    金門縣
    金湖鎮
    士校段
    717-13
    10
    金門縣
    金湖鎮
    士校段
    718
    11
    金門縣
    金湖鎮
    士校段
    719
    12
    金門縣
    金湖鎮
    士校段
    720
    13
    金門縣
    金湖鎮
    士校段
    721
    14
    金門縣
    金湖鎮
    士校段
    722
    15
    金門縣
    金湖鎮
    士校段
    723
    16
    金門縣
    金湖鎮
    士校段
    724
    17
    金門縣
    金湖鎮
    士校段
    734
    18
    金門縣
    金湖鎮
    士校段
    735
    19
    金門縣
    金湖鎮
    士校段
    740
    20
    金門縣
    金湖鎮
    士校段
    745
    21
    金門縣
    金湖鎮
    士校段
    745-1
    22
    金門縣
    金湖鎮
    士校段
    745-2
    23
    金門縣
    金湖鎮
    士校段
    745-3
    24
    金門縣
    金湖鎮
    士校段
    745-4
  • 緯度
    24.44864
  • 經度
    118.43082
  • 法令依據
    <<聚落建築群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2條第1項第2、3款
  • 指定(登錄)理由
    1、歷史脈絡與紋理完整且風貌協調具保存價值者: 本營區興建於1950年代初期,為積極準備反攻大陸、傾力推動金門建設時期,所完成的重大軍事準備工作之一,因而具備重要之時代意義。落成之初曾為金南守備部隊示範營區,後經歷幹訓班、士官學校、精忠衛隊、民防自衛隊、木蘭隊及救國團等部隊駐用。本營區為金門地區守軍重要的教育訓練場所,其發展過程體現各時期防禦作戰訓練之變遷,為軍事學校功能分區之重要典範,亦是地區居民的共同記憶,具有特殊歷史精神與價值。 自1950年代初期興建至今,營區整體配置與使用,仍維持作戰訓練與軍事教育之基地功能,門樓、碉堡、指揮所、紀念碑等附屬設施,則體現了此空間場域之特色。此營區作為金門軍事教育場域的歷史發展脈絡與相關營舍建築紋理均保存完整,自大門至營舍群之路徑、開放空間之景觀風貌協調,具有高度保存價值,為金門軍事教育訓練史之見證。 2、具建築或產業特色者: 營區範圍內最早期的兵舍群,興建於1950年代初期,為金門首批現代化軍事營房,其建築式樣、鋼筋混凝土構材及配置形式,是當時軍工事之典型,足具代表性。1965年後擴建陸軍第三士官學校校區,興建具現代主義建築風格之校舍、集會中心、文康中心等,展現當代建築技術史價值。此外,金門軍事設施於1954年九三砲戰之後,全面朝地下化發展,本營區因座落位置北倚太武山為屏障,構築大面積地上型營舍群,極為少數且不易再現,且保存完整,充分反映當代防禦與戰略特色,具地域風貌與時代意義。
  • 建築形式與景觀特色
    營區範圍內最早期的兵舍群,興建於民國40年代(1950s)初期,為金門首批現代化軍事營房,其建築式樣、鋼筋混凝土構材及配置形式,是當時軍工事之典型,足具代表性。民國54年(1965)後擴建陸軍第三士官學校校區,興建具現代主義建築風格之校舍、集會中心、文康中心等,展現當代建築技術史價值。此外,金門軍事設施於民國43年(1954)九三砲戰之後,全面朝地下化發展,本營區因座落位置北倚太武山為屏障,構築大面積地上型營舍群,極為少數且不易再現,且保存完整,充分反映當代防禦與戰略特色,具地域風貌與時代意義。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