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彰化曇花佛堂

曇花佛堂是在家佛教,屬於齋教中的龍華派(臺灣自清代以來,齋教有龍華、金幢、先天三派),龍華派源自明代羅教,於十二祖、十三祖時傳來臺灣,曇花佛堂則屬壹是堂派,佛堂為前住持林大賡先生(大正6年至民國85年;西元1917年至西元1996年)世代相傳的在家佛寺,林大賡先生之父親為中國福建省泉州厚德人氏,早年拜日本曹洞宗師父為師。而曹洞宗派之佛讃為一顯宗,本由中國傳至日本,在日治時期,又由日本傳回臺灣。 彰化曇花佛堂創建於嘉慶24年(西元1819年),供奉觀音佛祖、釋迦佛。道光30年(西元1850年)為信徒募資重修所建,大正9年(西元1920年)增建山門、木構拜亭,目前為彰化名剎之一,亦通稱「東門菜堂」,本案於民國114年(西元2025年)經彰化縣政府登錄為歷史建築。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彰化縣
    彰化市
    大同里永樂街44巷6號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授文資字第1140071446B號
    2025-02-26 14:16:10.645
  • 種類
    種類代碼
    A2


    種類名稱
    寺廟


  • 現狀
    彰化曇花佛堂於民國114年(西元2025年)登錄為歷史建築,目前建築狀況良好。
  • 外觀特徵
    彰化曇花佛堂由於採用民宅的外型,格局也與民宅大致相似,為前有門屋,後有民宅之三合院形式,門屋外並有一外埕空間,門屋兩側及外埕外各有院牆,更隔離了巷道的喧囂。外埕左側有「世界平和觀音奉安所」碑。 佛堂建築本體牆身為磚砌斗子牆,合院正身為外承重牆內柱樑之混合構造。在造形上,曇花佛堂為閩南風格,門屋面寬三開間,屋頂除燕尾優美曲線外,無多餘裝飾。明間為院門,採「凹壽」作法,木構屋架優美,門上之匾「宏法利生」為大正6年(西元1917年)影響近代佛教發展甚大之普陀山太虛大師所立。合院中軸線正中為本堂,前有拜殿及軒亭。軒亭緊連拜殿簷口,為一座輕巧單向屋坡之木構亭子。拜殿與本堂緊連,皆三開間,為樸實之硬山馬背式屋頂,拜殿並為捲棚形式。
  • 使用情形
    彰化曇花佛堂為祭祀佛堂,供信徒參拜。
  • 所有權屬
    身分
    名稱
    土地所有人
    曇OOO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彰化縣彰化市卦山路3號
  • 主管機關單位
    彰化縣文化局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7250057
  • 主管機關名稱
    彰化縣政府
  • 所屬主管機關
    彰化縣政府
  • 室內特徵
    彰化曇花佛堂中央明間為佛祖廳,採民宅常用之穿斗式屋架,堂內並高懸天公樑,以懸天宮燈(乃齋教法會儀式必備之物)。神命(俗稱「内家郷」)主祀觀音佛祖神像,背面壁面泥塑浮雕山洞中置十八羅漢像,神案上並供有來自日本的「臥姿釋迦佛」,及一原日治時代佈道所所存,後移至曇花佛堂之綠色釋迦牟尼佛像,皆頗珍貴。佛祀廳兩側板壁左右各四幅,共八幅彩畫:左右前後角落四幅各為哼哈二將及韋馱、迦藍二大護法,左右中央四幅則為四大天王,由神龕向外,依次為:東方持國天王,手執劍喻意「風」;西方廣目天王,手抱琵琶喻意「調」;北方多聞天王,掌傘喻意「雨」;南方增長天王,拘蜃喻意「順」,人物傳神活現,實為彩畫之極品,然並無署名。右次間祀福德正神,神龕後一空間為「清虚房」對稱左側一「太空房」為供給前來辦道的太空、清虛住息之用。此外,前方樑上懸有道光30年(西元1850年)清代著名監察御史陳慶傭所立之「曇花佛堂」匾,亦頗具紀念性。
  • 是否收費
  • 是否開放
  • 評定基準
    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具地區性建造物類型之特色者
  •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大小段
    地號
    1
    彰化縣
    彰化市
    民權段
    132
  • 緯度
    24.076837
  • 經度
    120.543177
  • 法令依據
    <<歷史建築紀念建築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2條第1、3款
  •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傅朝卿等編著,《彰化縣重大意義歷史建築調查研究》,彰化:彰化縣文化局,2005,P.3-258~P.3-263。
  • 指定(登錄)理由
    1.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彰化曇花佛堂」為龍華派的齋堂,俗稱東門菜堂,係嘉慶24年(西元1819年)創立,歷史悠久。建物大致保留舊格局,正堂內現存八幅傳統彩繪(四大護法及四大天王)為清末彩繪名師葉成之作品,另有彰化縣傳統工藝「傳統建築彩繪」保存者陳穎派之彩繪;山門保有民初太虛大師對聯,具民間藝術價值。 2.具地區性建造物類型之特色者:曇花佛堂保存清末時期原有建築空間格局,大正9年(西元1920年)增建山門、木構拜亭,反映不同時期的建築風貌。
  • 開放時間
    依管理單位開放時間。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