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楊士芳家族公媽龕

民國92 年之前,本件文物設置於楊士芳進士第公廳,公廳內部祭祀空間原分為二部分:一是中間供奉神明的位置,設置案桌,案桌前方原本配置一張方形供桌;一是右側的公媽龕,奉祀祖先牌位,公媽龕安置於方形供桌之上,案桌前也有一張方桌。本件公媽龕從上至下由龕頂、龕身、基座所組成,龕身因位於視覺的中心,是整個公媽龕的重點精華所在;基座則具有束腰、腿足、托泥、力水等。 資料來源: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宜蘭縣
    頭城鎮
    青雲路三段750號
  • 數量
    1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中華民國113年11月26日府文資字第1130012450E號
    2024-11-26 14:19:53.583
  • 級別名稱
    一般古物
  • 種類
    種類代碼
    G2


    種類名稱
    生活及儀禮器物


  • 年代
    光緒11年(1885)以後
  • 材質
    木質
  • 尺寸
    寬90、深57、高116
  • 保存環境
    庫房或展覽空間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宜蘭縣五結鄉中正路二段6之8號
  •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科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3-9322440#609
  • 主管機關名稱
    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 所屬主管機關
    宜蘭縣政府
  • 評定基準
    具有歷史意義或能表現傳統、族群或地方文化特色/具有史事淵源/具有一定之時代特色、技術及流派/具有藝術造詣或科學成就/具有珍貴及稀有性者
  • 保管單位
    保管單位名稱
    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


  • 古物所在地
    所在地名稱
    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


    保存空間地址
    宜蘭縣頭城鎮青雲路三段750號


    保存空間屬性
    博物館、圖書館


    保存空間文資身分
    無文資身分


  • 法令依據
    <<古物分級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2、3、4、5款
  • 古物出處/出處或來源
    受贈
  • 出處或來源說明
    民國108年 捐贈者:楊士芳家族
  • 指定(登錄)理由
    楊士芳為同治7年(1868)戊辰科進士,是清代宜蘭首位也是唯一的進士,享有「開蘭進士」美名,曾倡建宜蘭孔廟、應聘為宜蘭仰山書院院長,作育英才,並推廣扶鑾信仰。楊士芳家族公媽龕為楊士芳在光緒11年(1885)興建進士第之後所設置,用以供奉高曾祖考妣,並與地方重要人物或歷史事件有深厚淵源。 楊士芳家族公媽龕以「細木榫接工藝」及「木作雕刻」所建構,形制上源自於清末閩臺官紳傳統漢人民宅的門廳秀面形制,結構上大致可分為「基座」、「龕身」及「龕頂」所組成,門額置有「孝思堂」匾額及托目一對;門頁採推拉隔扇的樣式,整體飾以吉祥花卉捲草及博古圖組構,彩繪層表面貼金並使用螺鈿裝飾鑲邊,不僅具有藝術造詣,亦展現清末宜蘭一帶公媽龕的形制、格式尺度之重要特色,彌足珍貴。
  • 代表圖像來源
    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攝影時間:2022年7月29日,攝影者:李博揚。
  • 典藏或財產編號
    1080412-0001
  • 保存現狀
    「楊士芳家族公媽龕」的主要劣化狀況以自然老化、生物性劣化和物理風化為主。其中又以物理性的風化和生物性劣化,是導致楊士芳家族公媽龕保存狀況極度不佳的主要原因。從龕身下的水漬痕跡,推測公媽龕疑似曾經歷水淹,過多的水分,導致木質基底材膨脹收縮,最終導致木構件的變形,並會使得木質的基底,變得軟腐,使得更易遭受昆蟲的蛀蝕,因此水淹所引發的一連串劣化狀況,很大程度上導致了公媽龕的損壞。 資料來源: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