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嚴禁冒籍頂考殘碑

此碑已斷裂成不規則形,依照原碑拓印內容來看,此碑原為長方體,現殘存部位為中段,碑額與碑下半部已佚失,上緣斷裂呈不規則形,除碑額亡佚外,亦傷及部分文字內容,下緣斷裂處呈一橫切線,但碑面斷裂邊緣處有沾附不少黑色物質。側邊切面較為平整,斷裂面岩石則呈現片狀剝裂狀況,下緣碑面處文字較多磨損不可辨識,另下緣碑面右側有一弧形缺損。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嘉義市
    西區
    西門街168號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授文資字第11351038000號
    2024-08-05 00:00:00.0
  • 級別名稱
    一般古物
  • 種類
    種類代碼
    G3


    種類名稱
    圖書文獻及影音資料


  • 年代
    乾隆20年(西元1755年)
  • 材質
    砂岩
  • 尺寸
    高94公分、寬90公分、厚11.5公分
  • 保存環境
    庫房或展覽空間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600嘉義市東區忠孝路275號
  •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科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5-2788225*508
  • 主管機關名稱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 所屬主管機關
    嘉義市政府
  • 評定基準
    能反映政治、經濟、社會、人文、藝術、科學等歷史變遷或時代特色者/數量稀少者
  • 保管單位
    保管單位名稱
    財團法人台灣省嘉義市保生大帝震安宮


  • 古物所在地
    所在地名稱
    財團法人台灣省嘉義市保生大帝震安宮


    保存空間地址
    嘉義市西區嘉義市西區西門街168號


    保存空間屬性
    寺廟


    保存空間文資身分
    無文資身分


  • 法令依據
    <<古物分級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3、5款
  • 古物出處/出處或來源
    既存(繼承)
  • 指定(登錄)理由
    1、能反映政治、經濟、社會、人文、藝術、科學等歷史變遷或時代特色者: 此碑反映清代科舉考試在臺灣推動及其舞弊的社會現象,充分補充科舉文化的完整樣態與真實性,為目前所知嘉義最早的古碑,反映臺灣史的重要故事,相當珍貴。 2、數量稀少者:臺灣傳世少見記錄科舉考試舞弊事件之石碑,又冒籍僅此一件,具稀有性,碑文為全臺首見,記載科舉文化弊端,為嘉義市現存最古老的石碑,實屬少見稀有,相當具有代表性。
  • 代表圖像來源
    109-110年嘉義市西區宗教團體文物普查建檔計畫-成果報告書
  • 典藏或財產編號
    府授文資字第11351038000號
  • 保存現狀
    此碑現收存於倉庫,採橫放,無特殊保護,碑面文字下緣處有多處磨損斑駁糊化難辨識,保存狀況較差。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