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陸路提督林文察賞用六錢銀牌

本件銀牌通長12.2公分、寬15.8公分、厚0.05公分,呈盾形,可分牌首及牌面兩個部位,頂部微尖、下部圓弧,所見牌首作雲形,頂端中央有一細小穿孔,穿孔之下題有陽文楷體「陸提軍門林」;牌面周圍飾有一排連珠紋,牌面中央為一陽文大楷體「賞」字,並於左下方見有楷體「六錢」兩小字及店戳「東興」款戳記。 關於其製作工藝,首先以錘鍱敲製成一定面積之薄片,再使用「模衝」工藝,其係以錘子和衝頭將金屬片置於模子(陰陽模,或只有陽模)上,再正面進行加工而製造出文字及裝飾紋樣。製作牌正面淺浮雕圖樣及文字,故以顯微鏡放大檢視可見紋飾中不時可見有模衝時因工匠力度不一所造成的細微破孔。經模衝成形後,再將銀牌邊廓外多餘的部分以裁刀進行修剪,因此在牌首雲弧形轉折處可見修剪的痕跡。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臺南市
    安南區
    長和路一段250號
  • 數量
    1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文資處字第1130930022號
    2024-07-09 14:24:10.676
  • 級別名稱
    一般古物
  • 種類
    種類代碼
    G2


    種類名稱
    生活及儀禮器物


  • 年代
    1863~1864
  • 材質
  • 尺寸
    通長12.2公分,寬15.8公分,厚0.05公分
  • 保存環境
    庫房或展覽空間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臺南市北區公園北路3號(許石音樂圖書館地下1樓)
  • 主管機關單位
    遺址古物組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6-2213569#612
  • 主管機關名稱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 評定基準
    具有地方或族群之風俗、記憶及傳說、信仰、傳統技術、藝能或生活文化特色/有地方重要人物或歷史事件之深厚淵源者/能反映政治、經濟、社會、人文、藝術、科學等歷史變遷或時代特色者/數量稀少者
  • 保管單位
    保管單位名稱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古物所在地
    所在地名稱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保存空間地址
    安南區


    保存空間屬性
    博物館、圖書館


    保存空間文資身分
    無文資身分


  • 法令依據
    <<古物分級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2、5款
  • 古物出處/出處或來源
    購藏(徵集)
  • 出處或來源說明
    2013/04/30 蘇麗嬌、郭双富
  • 指定(登錄)理由
    1. 具有地方或族群之風俗、記憶及傳說、信仰、傳統技術、藝能或生活文化特色:銀獎武牌作為清代戰時機動獎賞有功兵丁,或頒賞地方歸順清國之原住民以示優遇,其經濟價值視同兵餉,其形制同時具有裝飾性與紀念性。然其須由各省駐防將軍、副都統、總督、巡撫、提督、鎮總兵、【協】副將等高階官員方有資格置辦賞給,亦或由朝廷直接撥賞,本件銀牌為目前僅知臺灣傳世清代賞牌中,唯一一批由臺籍高級將領所訂製的賞用銀牌案例,可具體表現傳統、族群或地方之風俗、記憶及傳說、信仰、技藝或生活文化之重要特色。 2. 具有地方重要人物或歷史事件之深厚淵源者:林文察為清領時期咸豐、同治年間臺籍著名武將,為清代臺籍官員頭銜第二高者,獲賞「太子少保」銜並「欽賜祭塟」。林氏身前先後參與多次戰役,累積赫赫戰功,曾獲賞換烏訥思齊巴圖魯名號。後蒙閩浙總督左宗棠提攜,同治二年(1863)6月以福𡩋鎮總兵(正二品)加提督銜(從一品)的名義署理「福建陸路提督」至同治三年(1864)11月捐軀福建漳州萬松關,共任職一年又五個月,期間歷經戴潮春事件與太平天國兩大戰役。本件銀牌大抵傳世脈絡有序,來自清代霧峰林家下厝,或由陳懷澄購得,或伴隨日治時期霧峰林家與鹿港陳懷澄的姻親網絡,得以流傳至今,本件文物實能具體反映臺灣歷史上之重要人物及事件。 3. 能反映政治、經濟、社會、人文、藝術、科學等歷史變遷或時代特色者:本件銀牌有助理解清國因應戰爭時對於有功兵丁實施獎賞制度的具體形式,以及地方官員籌辦之歷程。另獎武牌上之林文察官銜亦反映咸豐初年以降,隨著閩浙地區戰亂頻繁,臺灣勇營(簡稱「臺勇」)多次調赴內地援剿太平軍,或協助平定島內民亂,致使臺灣地方豪族勢力得以藉此崛起之史事,顯示朝廷對臺勇的重視。另其發現於臺中市南屯區陳懷澄之子住所的閣樓,與伴出之私人印鑑可知為櫟社創社九老陳懷澄之遺物,或係從霧峰林家下厝購得,亦可見證鹿港陳家與霧峰林家之姻親關係及文人士紳間的骨董收藏文化,實能具體反映政治、經濟、社會、人文、藝術、科學等歷史變遷或時代特色者。 4. 數量稀少者:該款賞牌僅存世四面,另有兩面分別在林獻堂博物館與收藏家郭双富先生手中,與本件銀牌係郭先生於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後同時在陳懷澄之子住所閣樓所獲得。另J. M. Meskill 於1979年著作 “A Chinese Pioneer Family, the Lins of Wu-feng, Taiwan 1729-1895”(中譯:霧峰林家:臺灣拓荒之家,1729‐1895)第八章所附「圖8」中亦於霧峰林家內記錄到一面同款賞牌,惟品相不似本件銀牌完整,實屬數量特別稀少或具完整性保存意義者。
  • 代表圖像來源
    拍攝
  • 典藏或財產編號
    2013.020.0442
  • 保存現狀
    所見賞牌正面兩側向後凹弧變形,牌身見多處氧化且有多處皺褶壓痕,其中背面氧化呈褐色點狀漬斑散佈,在字體筆劃交接處及牌緣則有細小開裂,銀牌邊緣亦見有部分小折損。「東興」款店號戳記部分,所見「興」字下半部字體結構較不清晰。另以紫外光檢視之,所見銀牌正面右下方有處見有不明螢光漬痕。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