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北港進香

北港進香泛指全臺各地宮廟、信眾前往北港朝天宮刈火、會香或參拜等宗教民俗活動。北港進香是臺灣媽祖信仰中具代表性,且進香團數量最多的活動,每年的進香團約有數千團以上。來自各地的進香團隨同宮廟陣頭前往北港進香,保存各地陣頭組織和各宮廟的傳統科儀;朝天宮也尊重進香的傳統禮儀,維護各地進香的民俗特色。 北港進香的歷史,依目前記載最早的文獻1814年〈嘉慶19年彰化南瑤宮老大媽會合約〉,再根據道光年間一般古物「北港朝天宮進香旗(道光貳拾陸年款)」的物證,可推測其長達二百年的歷史脈絡,反映先民百年來透過進香展開的宗教實踐、並持續發展,深具文化生命力。 北港進香其發展從徒步進香、搭乘火車,到現代坐遊覽車進香,見證臺灣社會發展的歷程,進香活動除保存維護宗教信仰文化,也凝聚各宮廟信眾的向心力,呈現臺灣民眾的集體記憶與認同,並影響臺灣媽祖信仰甚遠。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雲林縣
    北港鎮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11330048741
    2024-05-17 17:33:30.784
  • 級別名稱
    重要民俗
  • 種類
    種類代碼
    F5


    種類名稱
    儀式、祭典、節慶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 所屬族群
    類別名稱
    漢民族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台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 主管機關單位
    傳藝民俗組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22177772
  • 主管機關名稱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評定基準
    在歷史與社會變遷下,具文化生命力,持續傳承與實踐/參與實踐之地方、社群或族群認同其為社會生活或文化特色重要之一環/民間高度認同,並持續自主、自發參與/顯著反映族群或地方社會生活與文化之特色/其表現形式與實踐仍保留一定之傳統方式
  • 法令依據
    <<民俗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2、3款、第3條第1、2款
  • 保存者/保存團體
    財團法人北港朝天宮
  • 指定(登錄)理由
    1、 北港進香其信仰涵蓋全臺與離島地區,並遍及南非、北美、東北亞和東南亞等,宮廟與信徒持續不斷到北港進香,為臺灣媽祖信仰中具代表性的活動。具有重大意義及高度文化代表性。 2、 北港進香維持傳統進香儀式,包括貼香條、廟口參神、入廟安座、團拜、刈火、請火回駕、回鑾與合火等儀式。由朝天宮住持法師主持儀式,將朝天宮萬年香火爐的灰燼添入已升火的火缸內;而最終儀式是合火,將從朝天宮請回的香火與本廟的香爐合而為一。其表現形式及實踐保留一定之傳統方式,在歷史與社會變遷下,具文化生命力,持續傳承及實踐。 3、 北港進香的文化傳統自清朝年間延續至今,由進香團自主自發延續進香活動,每年從各縣市前來的進香團約有數千團,具全國性、跨縣市的特色。信徒橫跨閩、客與平埔族群,並表現出其族群信仰、祭儀儀式與陣頭藝能等特色。參與實踐之地方、社群或族群認同其為社會生活或文化特色重要之一環。
  • 代表圖像來源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