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九芎林街前義渡碑

古物製作史與特徵 九芎林街前義渡,原稱九芎林義渡,主要為芎林地區對渡二重埔及樹杞林等地,當時頭前溪河面寬逾 50 丈(超過 160公尺),該義渡早在咸豐年間便已設置,到了清光緒十九(1893)年時,再由地方仕紳鄭獻瑞、彭殿華、劉如棟等人,捐置義田,年可收租穀 43 石;每年給渡夫工食穀 40 石,剩餘 3 石存留,作為修船、修路等費用。 「九芎林街前義渡碑」為清光緒二十(1894)年勒石,記載內容為經理人彭殿華、鄭獻瑞、黃坤南、劉如棟、徐炳南、邱欽明等人,捐資設置維持九芎林對渡今竹東義渡所需要之田業的捐款事蹟。 九芎林街前義渡碑現存於芎林廣福宮左側,碑體為砂岩材質,碑高102公分、寬54公分、厚12公分,頂部兩側切角,碑文為陰刻碑體楷書,碑體略有風化,碑文尚能判讀。 古物相關之人物、事件 臺灣的津渡制度,遲至清領初期已出現,根據《臺灣通史》的分類,清代臺灣船渡分成「官渡」、「私渡」以及「義渡」三種類型:早期的「官渡」、「私渡」,有著加徵渡稅與所費不貲等紛爭弊端,時常造成行旅艱困,不利於內陸往來發展;引因而生的「義渡」是由官方與民間仕紳共同籌措設置與維運,意即為往來的旅客提供免費的渡河服務,確保津渡旅人的權利與安全. 石碑捐資清楚紀錄經理人為彭殿華,彭殿華是當時芎林知名文人,熱心公益,明治三十(1898)年,建立明復堂,自廣東省陸豐縣五雲洞引入同為彭氏宗親之恩主公信仰,藉以戒治鴉片;隨後明復堂改組為復善堂,並且附設仁濟藥舖,故可知其人在地方扮演重要領導角色。 歷史古物文化意義 義渡碑是見證清代臺灣社會「義渡」制度形成與運作的重要文物,由官民共同合作與維運的「義渡」,不僅扮演了聯繫內陸交通並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更是當時社會公益事業的一環,具有記錄地方族群歷史與社會經濟制度發展的價值。而「九芎林街前義渡碑」是新竹現存少數義渡碑之一,從碑文內容可以見證清末時期地方仕紳共同捐資的義舉,也是見證九芎林街與樹杞林街往來密切的歷史活動的珍貴古物。 資料來源:鍾心怡建築師事務所,《新竹縣芎林鄉碑碣基礎調查研究-成果報告》(2022),竹北,新竹縣政府文化局。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新竹縣
    芎林鄉
    文昌街廣福巷45號
  • 數量
    1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授文獻字第1129050311號
    2023-11-30 00:00:00.0
  • 級別名稱
    一般古物
  • 種類
    種類代碼
    G3


    種類名稱
    圖書文獻及影音資料


  • 年代
    清代(1894)年
  • 材質
    石質(砂岩)
  • 尺寸
    長 102/寬 54/厚 12公分
  • 保存環境
    半開放空間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302新竹縣竹北市縣政九路146號
  • 主管機關單位
    博物館科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3-5510201*705
  • 主管機關名稱
    新竹縣政府文化局
  • 所屬主管機關
    新竹縣政府
  • 評定基準
    具有地方或族群之風俗、記憶及傳說、信仰、傳統技術、藝能或生活文化特色/有地方重要人物或歷史事件之深厚淵源者/能反映政治、經濟、社會、人文、藝術、科學等歷史變遷或時代特色者
  • 保管單位
    保管單位名稱
    新竹縣芎林鄉公所


  • 古物所在地
    所在地名稱
    新竹縣芎林鄉


    保存空間地址
    廣福宮前空地


    保存空間屬性
    寺廟


    保存空間文資身分
    無文資身分


  • 法令依據
    <<古物分級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2、3款
  • 古物出處/出處或來源
    其他
  • 出處或來源說明
    其他
  • 指定(登錄)理由
    九芎林街前義渡碑的文字內容,雖多為人名與金額的紀錄。但從其相關史實來看清代到日治時期,渡口在芎林對外交通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也因這類大眾運輸設施的特殊性,多非個人私設即可承擔。此碑呈現自光緒十九(1893) 年設置義租田地以維持運作,當時參與人士遍及芎林、竹東,顯見得此對渡芎林、竹東兩地義渡重要性。從地方發展、交通建設及公共事務參與等觀點來看,碑文記錄參與設置九芎林街前義渡義租田產的芎林、竹東兩地人士,使得此碑表現出其跨越地區範圍的文化資產價值。
  • 代表圖像來源
    新竹縣政府文化局
  • 典藏或財產編號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