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淡水廳志》木雕版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南投縣
    南投市
    光明一路254號
  • 數量
    220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文授資局物字第 11330025981號
    2024-03-15 09:49:53.15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種類
    種類代碼
    G3


    種類名稱
    圖書文獻及影音資料


  • 年代
    1870年-1871年
  • 材質
  • 尺寸
    約長27.9、寬20.4、厚1.5
  • 保存環境
    庫房或展覽空間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402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22177777
  • 主管機關名稱
    文化部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評定基準
    能反映政治、經濟、社會、人文、藝術、科學等歷史變遷或時代之重要特色/數量特別稀少或具完整性保存意義者/對知識、技術或流派發展具重要影響或意義
  • 保管單位
    保管單位名稱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 古物所在地
    所在地名稱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保存空間地址
    南投縣南投市光明一路254號


    保存空間屬性
    博物館、圖書館


    保存空間文資身分
    無文資身分


  • 法令依據
    <<古物分級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第3、5、6款
  • 古物出處/出處或來源
    受贈
  • 出處或來源說明
    推測林衡道任省文獻會主委(1977-1982)期間捐贈。
  • 指定(登錄)理由
    一、於鄭用錫《鄭稿》、林豪《嚴志稿》增補與陳培桂接力出版下,《淡水廳志》成為淡水廳設治以來第一部專志,可視作道光朝以降,官民共同修志之活動成果。《淡水廳志》內容反映十八世紀中葉至十九世紀中葉臺灣開港後,北臺灣重要性大幅提升關鍵時期裡,既有制度實踐成果與調整歷程、區域社會形成、拓墾開發經緯、及重要事件紀錄之蒐集盤點,大幅填補此段北部乃至東部臺灣之歷史空白。 二、臺灣自清康熙年間以降,府、縣、廳志等方志至少修纂33部,然經百年天災人禍,又古籍雕版皆為木質,保存不易,現多蕩然無存。惟《淡水廳志》仍留下大量雕版,原版應有273片,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220片,乃保存數量最多者。 《淡水廳志》鐫刻工作由福州陳文鳴接辦,為目前極稀少且完整由官府出版、民間出資,福建募工來臺印刷之代表性地方志雕版,此具體反映連橫所述當時臺灣「府、縣各誌則募工來刻」之印刷技術傳入模式。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淡水廳志》木雕版與現行刊本比對後多存:未出版之刊刻明細雕版(19980012585b面),可瞭解方志刊印工項、支出明細及錢幣計價單位等環節;作廢原版「卷五學校第二十一頁」(19980012485a面)完整但正式刊印不用,另修改內容重刻新版(19980012486a面),可瞭解文稿修改與刻板作業連動關係;及書簽雕版2面(19980012485b面、19980012593b面)、函套標簽(19980012560a面)等,皆提供各刊本前所未見之資訊,為《淡水廳志》出版留下珍貴記錄,亦證明雕版有獨立於刊本外之文獻價值。 三、清領時期官修地方志非常態性,大致臨時開局修志,書成局撤,其雕版刊印方式,往往鮮為人知。《淡水廳志》木雕版存世,成為探究清代官民同修臺灣方志活動工作型態、資本管理、產業空間甚至官紳互動網絡等之重要物質線索。 往昔臺地修志以分志體為主,正史體例於臺灣方志中,則首見於陳培桂《淡水廳志》。陳培桂將前廳志稿本刪減整併,改為圖、志、表、傳、考等五類,加上附錄文徵、志餘,最終出版共十六卷,其體例綱目與當時臺地已修諸志均有所不同。此獨特體例影響其後修纂光緒《苗栗縣志》以至明治《新竹縣志初稿》、《苑裡志》及《樹杞林志》等北臺灣志書;亦提供日治初期本地士人修志時重要的寫作與知識結構,使《淡水廳志》成為關鍵跨時代傳統的地方志。
  • 代表圖像來源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 典藏或財產編號
    19980012432-19980012639
  • 保存現狀
    保存狀況良好。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