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卑南族傳統織布技藝(tenun)

卑南族織布技術(tenun)從口傳故事中的遠古時代流傳至今,技藝繁複且獨特,所呈現的圖紋,不但是卑南族人重要的美感經驗與記憶,所製作的衣飾清楚顯示兩性的區分,也呈現年齡層級的差別,並涉及領導家系地位的認定。運用大量夾織技法所呈現的卑南族織布傳統工藝,雖然學習的難度較高,但可表現出複雜的圖紋。對於卑南族群而言,這些源自於織紋的紋飾是族群的重要美感經驗與記憶,同時也是外界欣賞及認識卑南族群文化的媒介與途徑,兼具有族群性與普世性的藝術價值。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臺東縣
    卑南鄉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文資字第1130037126號
    2024-02-23 09:01:09.693
  • 級別名稱
    傳統工藝
  • 種類
    種類代碼
    E1.1


    種類名稱
    編織


  • 所屬族群
    類別名稱
    原住民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臺東市南京路25號
  •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科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89320780
  • 主管機關名稱
    臺東縣政府文化處
  • 所屬主管機關
    臺東縣政府
  • 評定基準
    藝術性:具有藝術價值者/特殊性:構成傳統藝術之特殊藝能表現,其技法優秀者/地方性:傳統藝術領域有價值與地位,並具有地方色彩或流派特色顯著者
  •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91條、《傳統工藝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4、5、6條暨《原住民文化資產處理辦法》第9、12、13、14條辦理。
  • 保存者/保存團體
    孫菊花
  • 指定(登錄)理由
    1.具有藝術價值:卑南族傳統織布不同於其他族群的平織,獨特的夾織技法可表現複雜的圖紋,這些織紋是族群的重要美感經驗與記憶,極具藝術價值。 2.具時代或流派特色:織布的紋飾表現記錄了卑南族群獨特的圖紋與色彩,由其製成的服飾對於社會階層組織有深刻的意義,並包含了整個族群的自我認同與特色。 3.顯著反映族群或地方之審美觀:無論是傳統織製或現代以繡製技法呈現的織紋,這些紋飾重的服飾及配色,均反映出卑南族群的審美觀,也是今日舉行慶典或婚嫁時,卑南族人用以呈現族群代表性的重要方式。 4.顯著反映族群或地方之生活特色並具代表性:卑南族人透過以織繡技法所製作的服飾,清楚顯示兩性的區分,也呈現年齡層級的差別,甚至是部落與族群的象徵。 5.表現原住民族文化之歷史重要性或具代表性:根據河野喜六1915年出版的《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所採集的口碑傳說,卑南族織布技術早在祖先發祥地Panapanayan時期就已出現。卑南族織製的盛裝禮服是以菱形紋飾為主要圖紋,也因此在製作時從頭到尾都運用了大量夾織技法,甚少使用平紋或斜紋穿插,這是與其他臺灣原住民族群的織布方式有著明顯的差異。 6.表現特定原住民族、部落或其他傳統組織之文化顯著性:卑南族織布技藝,從材料的採集、工具製做及相關儀式與禁忌,呈現出卑南族人看待信仰、世界觀、生活環境、社會關係的傳統觀念。傳統織布有許多禁忌與部落的界線範圍相關,甚至直到現在,族人仍遵循傳統,不在居住的部落之外進行地機的織布或教學。 7.表現原住民族世代相傳之傳承性:在卑南族的社會文化中,織布技藝(tenun)是祖先傳下的技術,且製作過程也伴隨著一套複雜的禁忌規範。卑南族的織布不但涉及一套與祖先有關的「傳統知識」,同時也呈現出織布本身就是一種「宗教性」技藝的特徵。
  • 代表圖像來源
    訪查時拍攝(王勁之委員拍攝)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