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屏東大武營區

1.所在位置與建造年代 「屏東大武營區」位於現今屏東縣屏東市建國路151號,興建於昭和年間。 2.相關事件背景 「屏東市大武營區」前身為1937年(昭和12年)編成之「日本陸軍高射砲第八連隊」所在地,主要負責日治時期屏東飛行場的防禦。戰後初期由中華民國陸軍62軍95師453團接收;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大武營區改歸空降部隊所有,並改為「空軍傘兵總隊司令部」;1950年改屬陸軍總部指揮,並改為「陸軍傘兵總隊」。1953年傘兵總隊移至桃園龍潭,但大武營區仍作為傘兵訓練基地,同時也因應國軍各時期變革與調整,直到2019年為止,皆作為「陸軍特種作戰指揮部空降傘訓中心」。因屏東市都市發展逐步擴張,大武營區周遭已形成密集住宅區,營區失去軍事隱蔽性。2019年時因應「屏東都市計畫『部分住宅區、樂齡產業專用區、運動休閒健康專用區、公園用地及道路用地〈配合大武營區遷建計畫〉』細部計畫」,部隊遷離,高雄榮總屏東分院及宿舍進駐大武營,其他土地劃為公園及住宅區 。 3.指定時間 「屏東大武營區」於2021年5月7日經屏東縣政府公告登錄為歷史建築。登錄歷史建築本體包含「特戰營兵舍」、「醫務室」、「隊史館(正氣樓)」、「隊史館附屬小屋(含建築物前後長廊)」、「聯合二級廠」、「二級廠辦公室」、「救災整備庫房」、「空降勤務營營部辦公室」、「戰備大樓」、「戰情大樓」、「防空洞」、「傘具修護工廠」、「烘傘房」。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屏東縣
    屏東市
    建國路151號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屏府文保字第11030241000號
    2021-05-17 08:45:39.417
  • 種類
    種類代碼
    A99


    種類名稱
    其他設施


  • 現狀
    大武營營區土地現已非軍用地,而是分為機關用地為住宅區、樂齡產業專用區、運動休閒健康專用區、公園用地及道路用地。2019年部分土地變更為醫療專用區,高雄榮總屏東分院醫療大樓及宿舍大樓決定落址於大武營,並於2023年完成興建。
  • 外觀特徵
    「特戰營兵舍」 1.建築本體構造、座向、空間、樓層數 「特戰營兵舍」為鋼筋混泥土與木構造建築,座向採坐北朝南,樓層數為單層。 2.建築構造與外部裝飾(由下至上描述) 「特戰營兵舍」走廊地坪及外牆皆為洗石子,走廊外設有洗石子圓柱裝飾。「特戰營兵舍」共有8個入口,主入口位於南立面中央,在走廊處作有階梯與平頂出簷,門分為單開門、推拉門兩種,尺寸各異;窗戶皆為大開口落地式無紗窗之「雙口平衡錘拉窗」,屋頂型式為「寄棟屋根」 。 「醫務室」 1.建築本體構造、座向、空間、樓層數 「醫務室」為鋼筋混泥土與木構造建築,座向採坐南朝北,樓層數為單層。 2.建築構造與外部裝飾(由下至上描述) 「醫務室」走廊地坪及外牆皆為洗石子,走廊外設有洗石子圓柱裝飾。南側設有簷廊連接至附屬屋舍。醫務室共有12個入口,門分為單開門、推拉門兩種,尺寸各異;窗戶皆為窗台式「單口平衡錘拉窗」、「雙口平衡錘拉窗」。屋頂型式為「寄棟屋根」 。 「隊史館(正氣樓)」 1.建築本體構造、座向、空間、樓層數 「隊史館(正氣樓)」為鋼筋混泥土與磚木構造建築,座向採坐北朝南,樓層數為雙層。 2.建築構造與外部裝飾(由下至上描述) 「隊史館(正氣樓)」走廊地坪及外牆皆為洗石子。建築南側正立面設置的階梯為主要入口,共有11個入口,統一開設在南北側立面。走廊外側為圓柱,門形式有雙層單開門、雙開門、推拉門,「雙層」是指在室外增設一扇防蚊網戶;窗戶皆為落地式「雙口平衡錘拉窗」,窗框窄、無防蚊戶設置、上部旋轉窗。二樓柱間以鏤空花磚及圓柱作為欄杆,四邊轉角處設置具防禦功能的L型角樓。屋頂主體為「寄棟屋根」,但在正立面入口處突出切妻山牆面,成為寄棟為主又增加切妻造型的複合式屋根 。 「隊史館附屬小屋(含建築物前後長廊)」 1.建築本體構造、座向、空間、樓層數 「隊史館附屬小屋(含建築物前後長廊)」為鋼筋混泥土與磚木構造建築,座向採坐北朝南,樓層數為單層。 2.建築構造與外部裝飾(由下至上描述) 「隊史館附屬小屋(含建築物前後長廊)」外牆為洗石子裝修。外廊地坪為洗石子,屋頂為「切妻屋根」 。 「聯合二級廠」 1.建築本體構造、座向、空間、樓層數 「聯合二級廠」為鋼筋混泥土與磚木構造建築,座向採坐北朝南,樓層數為單層。 2.建築構造與外部裝飾(由下至上描述) 「聯合二級廠」地坪為水泥,外牆為洗石子裝修。建築立面在南側開設連續性長窗,北立面因應車輛機具進廠而開設大跨距開口。屋頂型式為「切妻屋根」 。 「二級廠辦公室」 1.建築本體構造、座向、空間、樓層數 「二級廠辦公室」為鋼筋混泥土與磚木構造建築,座向採坐北朝南,樓層數為單層。 2.建築構造與外部裝飾(由下至上描述) 「二級廠辦公室」外廊地坪為洗石子,外牆為洗石子裝修。南側設有室外走廊,南側走廊設有洗子圓柱裝飾。門形式有單開門、雙開門、推拉門,其中在南側立面推拉門開口最大,門扇採頂部滑軌懸吊式,是工廠及庫房機具進出入口;窗戶有「雙口平衡錘拉窗」、「單口平衡錘拉窗」及室內推拉窗。屋頂型式為「切妻屋根」 。 「救災整備庫房」 1.建築本體構造、座向、空間、樓層數 「救災整備庫房」為鋼筋混泥土與磚木構造建築,座向採坐北朝南,樓層數為單層。 2.建築構造與外部裝飾(由下至上描述) 「救災整備庫房」外廊地坪為洗石子,平面配置採四周走廊形式,走廊外側有洗石子圓柱裝飾,外牆為洗石子裝修。門形式有雙層單開門、推拉門兩種,窗戶有落地式、無防蚊網戶、上部旋轉式通氣窗的「雙口平衡錘拉窗」,以及落地式「單口平衡錘拉窗」,屋頂型式為「寄棟屋根」 。 「空降勤務營營部辦公室」 1.建築本體構造、座向、空間、樓層數 「空降勤務營營部辦公室」為鋼筋混泥土與磚木構造建築,座向採坐東朝西,樓層數為雙層。 2.建築構造與外部裝飾(由下至上描述) 「空降勤務營營部辦公室」外牆為洗石子裝修,門形式有懸吊式推拉門、單開門;窗戶皆為「單口平衡錘拉窗」。屋頂型式為「寄棟屋根」 。 「戰備大樓」 1.建築本體構造、座向、空間、樓層數 「戰備大樓」為鋼筋混泥土與磚木構造建築,座向採坐北朝南,樓層數為雙層。 2.建築構造與外部裝飾(由下至上描述) 「戰備大樓」一、二樓外廊地坪皆作洗石子。平面配置採四周走廊形式,走廊外側有洗石子圓柱裝飾,外牆為洗石子裝修。門形式有雙層單開門、雙層單開門、雙開門、推拉門,窗戶有落地式「雙口平衡錘拉窗」、窗台式「雙口平衡錘拉窗」、落地式「單口平衡錘拉窗」。二樓柱間以鏤空花磚及圓柱作為欄杆,四邊轉角處設置具防禦功能的L型角樓。屋頂型式為「寄棟屋根」 。 「戰情大樓」 1.建築本體構造、座向、空間、樓層數 「戰情大樓」為鋼筋混泥土與磚木構造建築,座向採坐南朝北,樓層數為雙層。 2.建築構造與外部裝飾(由下至上描述) 「戰情大樓」外廊地坪為洗石子。外牆為洗石子裝修。樓梯配置於室外東西兩側,屋頂型式為鋼筋混凝土構造平屋頂 。 「防空洞」 1.建築本體構造、座向、空間、樓層數 「防空洞」為磚造構造。 2.建築構造與外部裝飾(由下至上描述) 「防空洞」外觀為錐狀土丘。頂部為拱形,四周壁體為厚磚牆 。 「傘具修復工廠」 1.建築本體構造、座向、空間、樓層數 「傘具修復工廠」為鋼筋混泥土與磚木構造建築,座向採坐南朝北,樓層數為單層。 2.建築構造與外部裝飾(由下至上描述) 「傘具修復工廠」門窗各個開口門窗尺寸相同,西側有突出簷廊,外牆為洗石子裝修,屋頂型式為「切妻屋根」 。 「烘傘房」 1.建築本體構造、座向、空間、樓層數 「烘傘房」為挑高鋼筋混泥土與磚構造建築,座向採坐南朝北,樓層數為單層。 2.建築構造與外部裝飾(由下至上描述) 「烘傘房」外牆為洗石子裝修,由於烘傘房為戰後興建,門窗皆為近代構造材料,屋頂型式為平屋頂。
  •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 使用情形
    保存良好,2022年開始陸續進行整修。
  • 所有權屬
    身分
    名稱
    土地所有人
    屏東縣政府
    土地所有人
    國OOOOO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屏東縣屏東市菸廠路1號
  • 主管機關單位
    屏東縣文化資產保護所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8-7227001
  • 主管機關名稱
    屏東縣政府
  • 所屬主管機關
    屏東縣政府
  • 室內特徵
    「特戰營兵舍」 1.建築空間格局 「特戰營兵舍」分有4個隔間,由東向西分別為2間3.5坪、40坪、7.33坪,因其空間配置取向為容納多人聚會、會議需求,推測本棟應為原高射砲第八連隊「講堂及劍道場」 。 2.內部裝修與內部裝飾(由下至上描述) 「特戰營兵舍」室內地坪除西側兩空間為水泥砂漿粉刷外,其餘空間地坪為磨石子。壁面以油漆覆蓋,無法辨別原表面材質,但推測是漆喰塗。室外走廊、室內尚留有部分「漆喰天井」構造,屋架型式為「真束洋小屋組」。 「醫務室」 1.建築空間格局 「醫務室」推測原應分有6個隔間,但原隔間用途則無法判別。在屋組調查中發現木構件印有「医務室𣏾」墨字。 2.內部裝修與內部裝飾(由下至上描述) 「醫務室」室內地坪為磨石子,室內壁面以油漆覆蓋,無法辨別原表面材質,但推測是漆喰塗。天井構造皆已改修,且無留下原天井構件,屋架型式為「真束洋小屋組」 。 「隊史館(正氣樓)」 1.建築空間格局 「隊史館(正氣樓)」推測原貌一樓應有4個空間,二樓應有6個空間,應是高射砲第八連隊「連隊本部」 。 2.內部裝修與內部裝飾(由下至上描述) 「隊史館(正氣樓)」室內地坪為磨石子,但因現在空間使用機能為展館,因此現況已鋪設地毯。壁面以油漆覆蓋,無法辨別原表面材質,但推測是漆喰塗。一樓外天花板梁皆有作切角修邊,故原室內應無天井板設置;二樓室外走廊、室內改修為近代夾板天花。屋架型式為「真束洋小屋組」 。 「隊史館附屬小屋(含建築物前後長廊)」 1.建築空間格局 「隊史館附屬小屋(含建築物前後長廊)」改建為廁所及儲藏空間,改修程度大 。 2.內部裝修與內部裝飾(由下至上描述) 「隊史館附屬小屋(含建築物前後長廊)」室內地坪鋪有磁磚,室內壁面以油漆覆蓋,無法辨別原表面材質,但推測是漆喰塗。屋架型式為「真束洋小屋組」。 「聯合二級廠」 1.建築空間格局 「聯合二級廠」現況設有6間儲藏間、1維修空間、1工具間,推測本棟原應是高射砲第八連隊「機械工廠」 。 2.內部裝修與內部裝飾(由下至上描述) 「聯合二級廠」室內地坪為水泥砂漿粉刷,地坪下挖6個維修坑,供車輛地盤檢修用。原壁面為水泥砂漿粉刷。現況未發現天井構造,屋架型式為「對束洋小屋組」。 「二級廠辦公室」 1.建築空間格局 「二級廠辦公室」推測本棟原應是高射砲第八連隊「緞接工場」。「緞接工場」又稱銃工場、鞍木銃鍛接工廠,在日本陸軍各連隊皆有配設此維修部門,從部分舊照中可發現工場需進行鐵器熱加工、車工,皆有類似融爐、抽煙、排煙設施。西側有一增建空間 。 2.內部裝修與內部裝飾(由下至上描述) 「二級廠辦公室」的室內地坪及原壁面為水泥砂漿粉刷,室內隔間以「打上天井」為主,部分小隔間為「漆喰天井」。屋架型式為「對束洋小屋組」 。 「救災整備庫房」 1.建築空間格局 「救災整備庫房」室內分為2大空間,東側空間應作為物品放置場所;西側空間應是事務室辦公場所。屋組木構件留有手寫「材料廠事務室」墨字,推測本棟為高射砲第八連隊「材料廠事務室」 。 2.內部裝修與內部裝飾(由下至上描述) 「救災整備庫房」室內現況地坪已改鋪塑膠耐磨地板;壁面以油漆覆蓋,故無法探究原表面材質,但推測是漆喰塗。屋架型式為「真束洋小屋組」 。 「空降勤務營營部辦公室」 1.建築空間格局 「空降勤務營營部辦公室」一樓隔間分為1間6坪與3間12坪空間,二樓隔間分為2間36坪空間,推測應為高射砲第八連隊「兵器庫」 。 2.內部裝修與內部裝飾(由下至上描述) 「空降勤務營營部辦公室」一、二樓室內地坪為磨石子。壁面以油漆覆蓋,故無法探究原表面材質,但推測是漆喰塗。一樓無木作天井設置;二樓從屋架構件表面刨光作法,以及無天井構造留存,判斷二樓原無天井設置,屋架型式為「真束洋小屋組」 。 「戰備大樓」 1.建築空間格局 「戰備大樓」一樓隔間分為6坪與12坪空間,二樓隔間分為6坪、31坪,6坪房間應是作為日治時期高射砲連隊編制中領導階級寢室,而其他較大的空間則作為士兵寢室、會議室、事務室等 。 2.內部裝修與內部裝飾(由下至上描述) 「戰備大樓」一、二樓室內地坪皆作磨石子。室內牆體有增設裝修、油漆,原始壁面應是作漆喰塗。一樓室內無木作天井設置,樓板及梁表面現況已是塗佈多層漆的樣貌;二樓室外走廊、室內根據現況遺留構件判斷,原為漆喰天井構造。屋架型式為「對束洋小屋組」 。 「戰情大樓」 1.建築空間格局 「戰情大樓」推測本棟原應是高射砲第八連隊「訓練所」 。 2.內部裝修與內部裝飾(由下至上描述) 「戰情大樓」一、二樓室內地坪皆作磨石子。由於訓練所室內主要作為投影空間,樓梯皆配置於室外立面。屋頂層有戰後增設之哨所,屋架型式為「真束洋小屋組」 。 「防空洞」 1.建築空間格局 「防空洞」為半地下室防空洞,頂部為拱形,高2.8m,內部為兩個2.2x2.8m矩形空間,呈現T字型 。 2.內部裝修與內部裝飾(由下至上描述) 「防空洞」掩體內部為矩形空間,過去曾有地道可與南方的戰情大樓相連,但地道現已封閉 。 「傘具修復工廠」 1.建築空間格局 「傘具修復工廠」推測本棟原應是高射砲第八連隊「自動車場」。原始室內應無隔設置,為傘具修補場、傘儲庫房、折傘作業場三個作業空間 。 2.內部裝修與內部裝飾(由下至上描述) 「傘具修復工廠」室內地坪為磨石子,牆壁經歷年油漆覆蓋,現場未發現有天井遺構痕跡,推測原室內應無天井設置。屋架型式為「對束洋小屋組」 。 「烘傘房」 1.建築空間格局 「烘傘房」是大武營區內最高建築設施,室內為降落傘垂掛空間,故沒有樓板設置 。 2.內部裝修與內部裝飾(由下至上描述) 「烘傘房」烘傘房地坪為磨石子,南北兩側的鍋爐間、高壓電間為水泥地坪。室內挑高作為為降落傘吊懸掛空間,北側為鍋爐機具進氣加熱,將熱氣送入烘傘房內進氣葉片,南側則將熱氣透過葉片使用抽風機具,將濕氣排出。抽風相關設備皆設置於南側 。
  • 是否收費
  • 是否開放
  • 評定基準
    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具地區性建造物類型之特色者
  • 緯度
    22.66421
  • 經度
    120.47436
  •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8條<<歷史建築紀念建築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2條第1項第1、2、3款
  •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曲觀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21)。屏東市大武營區修復及再利用計畫成果報告書,屏東:屏東縣文化資產保護所。
  • 指定(登錄)理由
    1. 屏東市大武營區建於1937年(昭和12年),為當初日軍為高射砲第8聯隊所建,戰後由特戰部隊接管使用,整體營區佈局完整,見証了台灣高射炮軍事發展歷史,深具歷史文化價值。 2. 營區建築構造形式為適應台灣南方熱帶氣候,有別日本本土之特殊條件之設計之外廊、抬高地基、通風等之對熱濕環境之作法,具有防暑、防潮與通風、防蚊 、防風雨、防蟻等功能,其空間特質皆展現台灣重要軍事設施場域且具規模者,具建築史及技術史之價值,並展現台灣地區性建造物類型之特色者。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