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tjemenun(排灣族傳統斜紋夾織)

1.起源 排灣族織布工藝整體知識系統包含語言歌謠等口述傳統、線材與染材的種植取得及處理、整經設計和織做的技術、紋樣表現的象徵意涵和社會關係、技術與倫理的傳承等,是族群歷史的紀錄與傳承的載具。在缺乏文字的情況下,排灣族族人改以「唱」、「寫」、「畫」來傳遞完整的織作概念,各式織紋很像文字的象形文字,好比在布上寫字或作畫,都有其代表意義。 2.所有流派介紹 臺灣原住民族傳統織布技法有很多種。織布技法分為初階的平織、進階的斜紋織,再來就是最困難的挑織與夾織。而夾織是目前織布技藝最高難度的技術等級。排灣族織布時有一套「整經口訣」,吟唱整經口訣可幫助初學者檢視織布順序和錯誤 。藉由口述傳承下來的編織技術中,平織有其基本唱法,其他紋樣大多皆有其相應的唱法。 3.發展概況 2003年排灣族蔣梅貞,參加原住民文化園區開辦的織布課程,從此開啟她對織布的興趣,不但改良開發出一款小型織布機,更研發出『排灣族斜紋夾織技法』。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屏東縣
    來義鄉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屏府文保字第10830036300號
    2019-01-21 15:49:41.667
    指定/登錄
    屏府文保字第10830035500
    2019-01-21 17:42:31.326
  • 級別名稱
    傳統工藝
  • 種類
    種類代碼
    E1.1


    種類名稱
    編織


  • 所屬族群
    類別名稱
    原住民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屏東縣屏東市菸廠路1號
  • 主管機關單位
    屏東縣文化資產保護所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8-7227001ext564
  • 主管機關名稱
    屏東縣政府
  • 所屬主管機關
    屏東縣政府
  • 評定基準
    具有藝術價值/具時代或流派特色/顯著反映族群或地方之審美觀/顯著反映族群或地方之生活特色並具代表性
  • 法令依據
    <<傳統工藝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2、3、4款
  • 保存者/保存團體
    蔣梅貞、許春美
  • 指定(登錄)理由
    1. 傳統斜紋夾織法技術高超,織紋特殊,極具藝術價值。 2. 傳統斜紋夾織法為排灣族重要的織法技術,呈現族群傳統織布的時代與流派發展。 3. 排灣族的織布從初階到繁複的織紋,展現部落不同的身分層級與能力,並顯現出該族群的文化美學。 4. 傳統斜紋夾織法用於製作排灣族喪服。族人對離世的觀念相當敬重,發展出一套獨特的喪服觀念。喪服具有尊貴的象徵意義,織紋特殊與日常服裝不同,僅喪禮時穿戴,亦不可隨意混穿或配戴。
  • 代表圖像來源
    屏東縣文化資產保護所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