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皇清太學生承志翁林公之墓

1. 新竹市第一公墓歷史悠久,自乾隆四十二年(1777)設為義塚濫觴,距今已245年。公墓內的墓葬年代橫跨清代、日治、民國三個時期,具有時代上的連續性,在空間上緊鄰於清代竹塹城外,長久以來埋葬了許多從各地來到竹塹開墾定居的移民,族群的組成多元。因此新竹市第一公墓可說是乘載了清代以來竹塹城歷史文化發展的完整過程,公墓中留存諸多具有文化資產意義的建築結構與古物,就台灣史的建構而言亦是極為重要研究對象。 2. 然而隨著都市與產業的高度開發下的土地需求,新竹市第一公墓部分區域於民國95年變更為文大用地,民國105年國立清華大學與新竹教育大學合併後之校地整體規劃需求,在落實環境影響評估要求、遷葬補償與文化資產妥善處置之前提下,無償提供為校地之用。新竹市政府與清華大學遂展開「公告遷葬」、「地上無主墳墓起掘」與「地下疊葬起掘」之監看紀錄等相關工作。為了在工程進行前全面了解公墓的整體狀況,新竹市政府於民國106年即進行全區墓葬查估紀錄,民國107年1月發布墓主登記遷葬公告,至民國108年8月開始進行第一公墓遷葬及補償作業,遷葬期限至民國110年4月30日止。 3. 為落實文化資產保存之要求,清華大學自民國108年7月起即委託同校人類學研究所邱鴻霖副教授與李匡悌教授組成文化資產調查監看團隊,根據新竹市政府殯葬管理單位所提供之《南二期校地墳墓(第一公墓)查估調查總表清冊》(以下簡稱《查估清冊》)進行地上墓葬文資調查與地下疊葬無主墳起掘之監看工作。考古團隊於民國108年於《查估清冊》檔案中已發現本提報案之皇清太學生墓(編號B1014),然而檔案照片僅呈現調查時未遷葬之墓葬狀況,現況則不明。其後於民國109年4月11日進行初次現場勘查,當時該墓葬已由家屬遷葬,墓碑頂端局部已有缺損,部分墓桌及墓埕等結構遭起掘之棄土掩埋。民國109年11月12日進行複查,清理墓葬範圍內堆積土壤、雜物與雜草,針對墓結構進行測量、拍照、繪圖等作業。至民國111年10月,地上墓結構清除與地下無主墳起掘作業施工期間,以不損壞該墓結構為原則,清除周圍其他墓葬,原地保留此墓,待提報文化資產主管機關審議後,依審議結果依法規進行後續的規劃與處置。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新竹市
    東區
    新竹市第一公墓內,新竹市仙宮段244地號。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授文資字第1120092474號公告
    2023-06-14 17:51:37.522
  • 種類
    種類代碼
    A12


    種類名稱
    墓葬


  • 所有權屬
    身分
    名稱
    土地所有人
    新竹市
    建築所有人
    遷葬前是墓主,遷葬後歸土地所有權人新竹市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新竹市中正路120號/新竹市光復路2段101號
  • 主管機關單位
    城市行銷處/國立清華大學總務處保管組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5216121#544/03-5715131#31346
  • 主管機關名稱
    新竹市/國立清華大學
  • 所屬主管機關
    新竹市政府
  • 是否收費
  • 是否開放
  • 評定基準
    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
  •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大小段
    地號
    1
    新竹市
    東區
    仙宮段
    244
    2
    新竹市
    東區
    仙宮段
    612-1
  • 緯度
    24.787466401752173
  • 經度
    120.9889997592207
  • 法令依據
    <<歷史建築紀念建築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2條第1項第1、2款
  •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 指定(登錄)理由
    1.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墓耳雕刻螭虎裝飾,相連伸手之砂岩雕飾梅花和菊花花瓶;墓桌雕飾葫蘆及犀角;石印及石筆結構刻有對聯,是清代竹塹地區重要的代表性墓葬,且墓葬紋飾雕刻精美,寓意深刻。 2.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墓葬結構規制齊全,具移民原鄉地區晚清漢人鄉紳墓葬風格,更是清代漢人移民社會在台灣各地發展出不同造墓產業與工藝發展軌跡的重要證據。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