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花蓮市延平王廟東溪窯纏枝牡丹紋筒式青瓷爐

花蓮市延平王廟東溪窯纏枝牡丹紋筒式青瓷爐為青白色,滿釉,口緣平沿內摺,直筒形器壁,平底,三磬式足。 外壁近口沿處裝飾連續回紋帶,器腹刻劃纏枝牡丹紋,近底處為連續水波紋;在釉色方面,一般釉色淺青,內底不露胎,磬足有三點支燒痕,胎釉交接處呈火石紅色,屬漳州窯系的產品。爐腹內有水滴狀釉藥,及點狀髒汙。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花蓮縣
    花蓮市
    國強里豐村73號
  • 數量
    1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文資字第1120001611A號
    2023-01-04 00:00:00.0
  • 級別名稱
    一般古物
  • 種類
    種類代碼
    G2


    種類名稱
    生活及儀禮器物


  • 年代
    清領時期
  • 材質
    陶瓷
  • 尺寸
    直徑17.5/高13.5公分
  • 保存環境
    半開放空間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花蓮縣花蓮市文復路6號
  •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科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3-8227121轉321
  • 主管機關名稱
    花蓮縣文化局
  • 所屬主管機關
    花蓮縣政府
  • 評定基準
    具有地方或族群之風俗、記憶及傳說、信仰、傳統技術、藝能或生活文化特色/能反映政治、經濟、社會、人文、藝術、科學等歷史變遷或時代特色者/數量稀少者/具有地方或族群之風俗、記憶及傳說、信仰、傳統技術、藝能或生活文化特色/能反映政治、經濟、社會、人文、藝術、科學等歷史變遷或時代特色者/數量稀少者
  • 保管單位
    保管單位名稱
    花蓮市延平王廟管理委員會


  • 古物所在地
    所在地名稱
    花蓮市延平王廟


    保存空間地址
    花蓮縣花蓮市國強里豐村73號


    保存空間屬性
    寺廟


    保存空間文資身分
    無文資身分


  • 法令依據
    <<古物分級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3、5款
  • 古物出處/出處或來源
    既存(繼承)
  • 指定(登錄)理由
    一、具有地方或族群之風俗、記憶及傳說、信仰、傳統技術、藝能或生活文化特色。 本案為臺灣傳世之東溪窯瓷製供器,為19世紀中後期,經由澎湖以內銷形式轉而貿易至臺灣本島。此香爐年代與產地為明確於定位在19世紀後半葉,印證廟方「淡水富農黃阿鳳創建於咸豐元年(1851),隨行迎請延平王(國聖公)神像與令旗拓墾之地草創建廟」的傳說。 二、能反映政治、經濟、社會、人文、藝術、科學等歷史變遷或時代特色 本件瓷爐為青白色,滿釉,筒形直壁、三磬足,爐身淺刻纏枝牡丹紋,爐腹內有水滴狀釉藥。透過文物整合性分析研究,本瓷爐與臺南德化堂清末漳州東溪窯牡丹紋筒形青瓷爐比對,形制色澤皆相似,胚土與釉料成分,都以鋁、矽為主,釉料屬於高溫釉,具有工藝性、藝術性與歷史性意義。 三、數量稀少 本瓷爐雖於臺灣尚有多件,惟於臺灣東部為罕見之東溪窯瓷器,具有見證花蓮漢人的拓墾與信仰傳播之文物,具有稀有性。
  • 代表圖像來源
    花蓮縣文化局委託鹿溪文史工作室攝影
  • 典藏或財產編號
    STG00853-P-108-Ce01
  • 保存現狀
    花蓮市延平王廟東溪窯纏枝牡丹紋筒式青瓷爐,此爐現已少使用,本以紅紙外包覆整個爐身,藏於神桌底下,經將紅紙除去後,才現其本來面目。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