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糊紙

「糊紙」一詞代表工藝技術,也是這一行業的名稱,在《安平縣雜記》、《臺灣通史》等文獻資料中,都稱這項技術及行業為糊紙,其店為糊紙店。其工藝以竹篾做骨架,其外再糊上各式色紙塑製而成。製作過程的一開始是先處理竹材,師傅會將竹材加工成竹蔑或細竹條,再視所要製作的物品型態,進行骨架的製作,以玻璃紙條或棉布條等作為紙根,紮綁柔軟有韌性的竹篾形成骨架,再用將報紙、粗紙、棉紙或模造紙等底紙全面糊上漿糊,黏在骨架上,乾後形成初胚。初胚之上再運用貼、繪、剪、摺、雕、塑、寫等等功夫,做出細胚,然後加以整修、裝飾,形成一件擬真的立體藝術品,「糊」的功夫在整體技術中佔最重要一環。 在臺灣,糊紙廣泛運用於漢民族的生命禮俗、歲時祭儀及酬神醮典等,十分能反映族群之文化特色。臺灣糊紙應用廣泛,橫跨陰陽兩界,有用於喪事,作為送給往生者禮品的靈厝組,又稱「功德紙」;用於民間信仰的醮典法會,作為護壇驅魔神尊、元帥神等替身的「醮紙」;用於釋道教普度,為度化孤魂野鬼而設的大士爺、普度山,以及亭、院、山等「普度紙」;用於歲時習俗的仙佛、動物、山、厝、器用等等「紙路」,還有用於祭解除煞的亭、關、城、橋等「小事紙」。雖然多數必須配合宗教儀式,最後在火化中解除它的「替代性」任務,有稍縱即逝的工藝特性,但仍有精緻的作品會被長久保存,可以當擺飾或開光點眼成為供祭拜的神尊。 目前臺灣許多縣市皆保存這項工藝,除了有不同派別外,製作技術不太相同,其中不乏百年老店與技藝精湛者。金門、澎湖和北部糊紙師傅通常為專職工作,中南部有專職,更多是道士、法師兼做,可說是不一樣的文化現象。各地都有糊紙店家,其中又以雙北、臺南最多。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高雄市
    前鎮區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高市府文資字第11131539101號
    2022-08-16 14:07:43.694
  • 級別名稱
    傳統工藝
  • 種類
    種類代碼
    E1.99


    種類名稱
    其他


    其他說明
    糊紙


  • 所屬族群
    類別名稱
    漢民族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高雄市鹽埕區中正四路272號
  • 主管機關單位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7-531-2560#317
  • 主管機關名稱
    高雄市政府
  • 所屬主管機關
    高雄市政府
  • 評定基準
    具有藝術價值/顯著反映族群或地方之審美觀/顯著反映族群或地方之生活特色並具代表性
  • 法令依據
    <<傳統工藝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3、4款
  • 保存者/保存團體
    陳志良
  • 指定(登錄)理由
    1.糊紙作品雖多數必須配合宗教儀式,最後在火化中解除它的「替代性」任務,但仍有精緻的作品會被長久保存,可以當擺飾或開光點眼成為供祭拜的神尊。因多元運用竹紙工藝,用色大膽、鮮豔,呈現地方美學,更擁有高度藝術性。 2.糊紙工藝品廣泛運用於漢人生命禮俗、生活祭儀及酬神醮典等,與傳統生活文化結合,反映族群之生活特色,高雄市亦有多位實踐者。
  • 代表圖像來源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