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排灣族複串琉璃珠胸飾

本件臺東縣文化處所藏之「排灣族複串琉璃珠胸飾」(排灣族語liŋba)。全件長99 cm,由十條琉璃珠串(排灣族語稱vinitsin)組合而成,玻璃珠間以麻線連接,胸飾兩端以麻繩繫帶接合,整體造型呈現環狀弧形。 本件胸飾共有十五節三個單位,以「中央多彩琉璃珠」(排灣族語稱tadubadubugan)為一單位,兩側串接對稱之10串7節琉璃珠各自為一單位。 「中央多彩琉璃珠」徑長在0.2至1 cm之間,尺寸差異甚大,珠子的數量由內圈至外圈遞增,每排以5顆至15顆琉璃珠串成,共10排124顆。珠子的造形有圓柱狀、球狀與南瓜形狀,表面有條紋、漩渦紋、螺旋紋、點狀紋、眼睛紋、棘線紋等多彩紋飾。多彩琉璃珠依其圖案不同,具有特定名稱與串接位置,為整組胸飾最為貴重獨特之部位。 「中央多彩琉璃珠」兩側,各自串聯7節單色琉璃珠,每一節顏色順序由下至上為「黃色珠與橙色珠前後排列─橙色珠─綠色珠─黃色珠─綠色珠─橙色珠─橙色珠」。各色琉璃珠徑長在0.1至0.8 cm間,呈圓柱形管狀,胸飾末端琉璃珠收束排列呈三角狀。胸飾兩側邊緣的單色琉璃珠串,是以綠色琉璃珠包圍各單色珠群組。上述胸飾之7節琉璃珠之間,則是以單排深藍色琉璃珠進行區隔。各琉璃珠的表面歷經風化,色澤黯淡,部份琉璃珠表面呈多孔狀或局部缺損,顯示傳世時間久遠造成的風化侵蝕。本件整體重量405 g,存放胸飾之籐編圓形蓋盒,含盒蓋與盒身,徑長14.8 cm,高6 cm,器深4.5 cm,籐盒表面呈同心圓形網格狀。本件由臺東縣文化處於1999年購藏,原清冊資料卡註記「時代:百年以上」。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臺東縣
    臺東市
    南京路25號
  • 數量
    2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文資字第1100225746號
    2021-11-01 00:00:00.0
  • 級別名稱
    一般古物
  • 種類
    種類代碼
    G2


    種類名稱
    生活及儀禮器物


  • 年代
    20世紀中以前
  • 材質
    玻璃及竹藤
  • 尺寸
    琉璃珠最長99公分;藤編圓盒直徑14.8cm/最高6cm/器深4.5cm
  • 保存環境
    庫房或展覽空間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臺東市南京路25號
  •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處文化資產科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89)350129
  • 主管機關名稱
    臺東縣政府
  • 所屬主管機關
    臺東縣政府
  • 評定基準
    具有地方或族群之風俗、記憶及傳說、信仰、傳統技術、藝能或生活文化特色/具有藝術造詣或科學成就/數量稀少者/對地方或族群知識、技術或流派發展具影響或意義
  • 保管單位
    保管單位名稱
    臺東縣政府(文化處)


  • 古物所在地
    所在地名稱
    臺東縣政府(文化處)


    保存空間地址
    臺東市南京路25號


    保存空間屬性
    其他-臺東市南京路25號


    保存空間文資身分
    無文資身分


  • 法令依據
    <<古物分級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4、5、6款 <<原住民族文化資產處理辦法>>第10條第1項第1、2、3、4款
  • 備註
    本件文物研究及指定理由參考依據,出自臺東縣政府委託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由計畫主持人盧泰康教授、助理教授邵慶旺及專任研究助理鄒政翰執行之「108-109臺東縣政府原住民族文物陳列室列冊追蹤之無機材質文物第二階段調查研究計畫」。
  • 古物出處/出處或來源
    購藏(徵集)
  • 出處或來源說明
    黃順義
  • 指定(登錄)理由
    1.古琉璃珠是排灣族頭目和貴族家系的珍貴傳家寶物,由貴族女性配戴與收藏,平民無法擁有。琉璃珠反映了排灣族社會秩序的維繫,是貴族尊貴地位的象徵,同時也具有生命、性別和靈力。琉璃珠不僅是婚聘禮俗或慶典的重要配戴物件,也被運用在巫術醫療治病或占卜儀式之中。另一方面,排灣族人長久以來對於琉璃珠的崇敬與想像,衍生出許多神話傳說,在貴族當中代代相傳,其內容反映排灣族多元文化訊息與族群意識。是故,本件複串琉璃珠胸飾具體反映排灣族之風俗、記憶及傳說、信仰、傳統技術、藝能或生活文化特色的重要文物(符合古物分級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款基準)。 2.本件文物由十條琉璃珠組串而成,共有十五節三個單位,「中央多彩琉璃珠(排灣族語稱tadubadubugan)可見三種代表性類型(高貴漂亮之珠、眼睛之珠、手腳之珠),另有少數南瓜狀灰白色琉璃珠,總數高達124顆,數量遠高於同類傳世收藏。兩側串接對稱之7節單色琉璃珠,是以深藍色單色珠為做間隔,亦為相當特殊串法。而置放本件琉璃珠胸飾的籐編圓形蓋盒亦保存完整,具體呈現了排灣族收存珍貴古琉璃珠的傳統方式,故本件反映排灣族群對於琉璃珠的古老認知,與琉璃珠工藝的具體認識(符合古物分級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4、6款基準)。 3.本件胸飾所見琉璃珠,無論單色或多彩,皆存在不同程度之髒汙附著、硅酸鹽表面風化、個體殘破缺損、大小不均侵蝕孔洞等各種痕跡,應是傳世時間久遠的古琉璃珠,且根據原清冊資料卡註記本件年代在百年以上。綜上所述,本件「複串琉璃珠 胸飾」實為具有排灣族數量稀少的珍貴文物(符合古物分級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5款基準)。 4.排灣族人重視多彩琉璃珠,將其視為傳家婚聘不可或缺之物,在傳統排灣族社會僅限貴族階級才持有,平民無法享有。琉璃珠屬於有形財產,由於其古老貴重,擁有越多的琉璃珠即代表越富有(符合原住民族文化資產處理辦法第10條第1項第1、4款基準)。 5.許美智撰著的《排灣族的琉璃珠》提到,排灣族人平常配戴的琉璃珠飾品,是存放在月籐編的籃筐chalakulu裡,再把籃筐置於室內的床板或石板之下。排灣族多居住於石板屋,故在地面的石板下常留有空間以存藏物品。排灣族人認為琉璃珠有生命,因此籃筐或石板都留有小孔或打洞,讓空氣出入,使珠子得以呼吸,方便出入(符合原住民族文化資產處理辦法第10條第1項第2、3款基準)。
  • 代表圖像來源
    臺東縣政府
  • 典藏或財產編號
    2-273
  • 保存現狀
    典藏庫房(溫濕度控制、防震、消防、保全及展示櫃架)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