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雕象牙透花人物套球

雕象牙透花人物套球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雕象牙透花人物套球

本器為透花活動象牙套球,由鰲魚勾、立雕二仕女層、鏤空套球、和合二仙墜四部份組成,勾、仕女與套球、和合二仙間各有數目不等的環鏈串連,球與仕女之間另有小圓球以螺紋相接。經電腦斷層掃描確認本器有十八層,層層相套,玲瓏活動;外層通體高浮雕山水、亭臺、人物,內層飾鏤空圖案式紋飾。清初高士奇(1645-1704)《高江村集》可知深藏大內的象牙球,其層數已可達九層。汪啟淑(1728-1799)《水曹清暇錄》(乾隆五十七年刊本,1792)亦記載他曾在北京琉璃廠見到「鬼工毬」已達十三層。清代中期以後廣州牙匠擅長用一塊實心的象牙,雕製出轉動自如、玲瓏剔透的套球,牙材直徑越大,套球層數越多。清代南派牙雕工藝之連鏈、活紋、牙絲編綴與複層象牙球等,在北京內廷又有「仙工」之稱。依其雕製技藝與風格,這件雕象牙透花套球應出自於清代中期以後廣東牙匠之手。清宮舊藏,原儲於慈寧宮。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雕象牙透花人物套球 / 授權人:國家文化資產網 /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BOCH_CountryCulture_61&id=20210625000006。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國家文化資產網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民俗與宗教
建檔單位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臺北市
士林區
至善路二段221號
數量
1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文授資局物字第11030058861號
2021-06-09 16:03:28.297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種類
種類代碼
G2


種類名稱
生活及儀禮器物


年代
清晚期
材質
象牙
尺寸
球徑10.1公分、鎖鏈長13.7公分、穗全長約39.0公分、通高 54.8公分
保存環境
庫房或展覽空間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台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22177777
主管機關名稱
文化部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評定基準
具有重要藝術造詣或科學成就/數量特別稀少或具完整性保存意義者
保管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
古物所在地
所在地名稱
國立故宮博物院


detailPage.fieldLabel.BOCH_CountryCulture_61.keepPlaces_address


保存空間屬性
博物館、圖書館


保存空間文資身分
歷史建築


法令依據
<<古物分級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第4、5款
古物出處/出處或來源
既存(繼承)
指定(登錄)理由
清代中期以後廣州牙匠擅長用一塊實心的象牙,雕製出轉動自如、玲瓏剔透的套球,牙材直徑越大,套球層數越多。清代南派牙雕工藝之連鏈、活紋、牙絲編綴與複層象牙球等,在北京內廷又有「仙工」之稱。這種中國奇巧工藝極致的象牙球,在製作工序、使用車床與鉤刀、鑽洞分層的幾何概念、螺旋結紐,再加上清宮相關收藏等史實,與神聖羅馬帝國(962-1806)在十六、十七世紀車鏇工藝有出人意料的相似之處。很可能是神聖羅馬帝國更穩定的技術的傳入,造成廣東象牙球製作技術的重大突破。 本器為十八層透花活動象牙球,每層鏤空雕刻不同圖案,顯示複層象牙球的技藝流傳,原儲於慈寧宮,為清宮留存的象牙球,保存完整,十分難得。
代表圖像來源
國立故宮博物院
典藏或財產編號
故雕000055
保存現狀
多處微傷缺。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