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大龍峒保安宮保生大帝老祖神像

本件保生大帝老祖神像為木雕硬身神像。本體的姿態為坐姿,上半身挺身,雙手的上手臂向下,左手的下手臂屈臂向右伸,雙手環抱於腰際,手臂與手掌隱藏於衣袖內,僅露出右手拇指,此種體態稱為「抱壽(袖)體」或作「通壽體」,雙足自然垂下,端坐在圈椅上,雙腳平踏於踏几上。 五官表現男性面容,眉骨凸,眼窩深邃,雙眼半睜,眼角上翹且狹長,山根長,抿嘴,雙頰豐腴,頦肌凸出,嘴角、下顎、兩頰分別鑿出五個孔洞,孔洞植鬚,表現面蓄五部鬚的樣貌,耳朵長、厚、外撇,耳朵鑿孔表現出耳道。身軀渾厚飽滿,服飾作帝王打扮,頭戴九梁冠,身穿右衽長袍,肚腹圓凸,上腹束看帶,下腹繫銙帶,雙腳著鞋履。 座椅的型式為圈椅,圈椅的靠背板披著坐布,坐椅前方置踏几。 本體下方的臺座作束腰方形案几,案形結體在冰盤沿線腳和托腮之間雕刻短柱,短柱表現節鞭紋。 老祖神像為木雕一體成形,表面劣化嚴重,從尚存的粧佛層檢視粧佛作法,本體是在木胎體上披麻,再依序施作批黃土、塗刷底漆、牽粉線、安金、敷彩、植鬚等工序,座椅與台座則無施作披麻,圈椅的椅圈牽粉線。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臺北市
    大同區
    哈密街保安里61號
  • 數量
    1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北市獻編字第1093001230號
    2020-02-10 00:00:00.0
  • 級別名稱
    一般古物
  • 種類
    種類代碼
    G2


    種類名稱
    生活及儀禮器物


  • 年代
    清領時期(1683年~1895年)
  • 材質
    木質
  • 尺寸
    長27公分/寬22公分/高49公分
  • 保存環境
    半開放空間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臺北市萬華區中華路1段174之1號
  • 主管機關單位
    編纂組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2-2311-5355#24
  • 主管機關名稱
    臺北市立文獻館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北市政府
  • 評定基準
    具有地方或族群之風俗、記憶及傳說、信仰、傳統技術、藝能或生活文化特色/有地方重要人物或歷史事件之深厚淵源者/能反映政治、經濟、社會、人文、藝術、科學等歷史變遷或時代特色者/具有藝術造詣或科學成就/數量稀少者/對地方或族群知識、技術或流派發展具影響或意義
  • 保管單位
    保管單位名稱
    財團法人台北保安宮


  • 古物所在地
    所在地名稱
    財團法人台北保安宮


    保存空間地址
    台北市大同區哈密街保安里61號


    保存空間屬性
    寺廟


    保存空間文資身分
    古蹟


  • 法令依據
    <<古物分級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2、3、4、5、6款
  • 古物出處/出處或來源
    既存(繼承)
  • 出處或來源說明
    清乾隆21年(1756年)
  • 指定(登錄)理由
    1. 與地方關係密切,具文化信仰脈絡。 2. 與地方發展關係緊密。 3. 具歷史文化意義,反映時代特色。 4. 具藝術價值。 5. 因老祖當然稀少。 6. 具地方知識影響力,對地方族群甚具意義。
  • 代表圖像來源
    財團法人台北保安宮
  • 典藏或財產編號
    保正01
  • 保存現狀
    老祖神像為保安宮主要供奉的神像,作為仍在供奉的神像,神像放置於正殿神房內,老祖神像兩旁為劍、印侍者,前方為中壇元帥神像,後方為二祖神像。老祖神像頭戴頭冠、身披繡袍、頸掛香珠與金牌,服飾配件可穿脫。 老祖神像木材主結構穩固,顏面的鬍鬚斷裂遺失,全身表面皆有不同程度的劣化,表面布滿嚴重的煙燻,煙燻已經遮蔽原有安金色澤,伴隨著煙燻容易與落塵沾附,出現灰色褐色污漬,嚴重區域甚至出現起甲的情形,甚至局部有地仗層崩解而顯露出木胎體。圈椅椅圈的右扶手有使用透明膠帶加固。 老祖神像是尚在供奉的神像,所以老祖神像頭戴頭冠導致頭部長期戴著頭冠,頭冠底部邊緣處長時間與神像摩擦,而造成銜接處漆層剝落。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