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金板境天后宮神像

金板境天后宮主要供奉的神明有︰天上聖母、臨水夫人、華光大帝、福德正神、威武陳將軍、七爺、八爺等,加上侍神共有泥塑神像共21尊。其塑像技藝係福州派系匠師手法,福州派塑像注重細節處理如衣褶紋路,漆線花紋細膩,設色豐富飽滿,非如當下全形金漆沒有用色的技巧,材質、工法、形體、紋飾四大部分均很講究。頭、身、手腳比例與真人相似,其姿態符合人體工學,其體態姿勢亦求平衡穩重,動中有靜、靜中有動;膚色、五官、臉譜能顯得出神尊的專屬特質。 神像始塑年代雖不可考,但依據其工法流派及廟宇的歷史推斷,超過100年當是無庸置疑的。當金板境天后宮被登錄為縣定歷史建築且進行修復時,為了讓廟內奉祀的神像不受工程影響,2015年5月23日「喬遷」至廟前方的仁愛村多功能活動中心臨時安置。 金板境泥塑神像群,最為特殊之處是全國首見的少女形象的媽祖神像,面容娟秀,五官柔美,表情慈祥莊嚴,身型纖細。衣褶紋路漆線花紋細膩,設色豐富飽滿莊重,福州派系技法風格明顯。雖年代久遠,塑身漆色少部分剝落,煙塵積垢,但整體而言保存狀態良好,是馬祖地區不可多得的古文物。 其次金板境天后宮的福德正神神像,是僅見的著蟒袍、戴官帽之土地公。民間信仰認為土地公會隨當地士子的功名而升級,當地居民有得中狀元、進士、舉人等,土地公才能改戴官帽。不同於一般福德正神旁邊的進寶童子、招財童子,此尊福德正神右脅童子手捧「禮記」一冊,對照主神的官帽、蟒袍打扮,是「學而優則仕」的典型,鼓勵地方士子勤讀做學問求取功名。 107年由雲林科技大學予以最少干預式修復,僅把損壞部位原樣修復加固,為免持續損害而在神像背後不影響視覺觀感之下予以必要之支撐,並於同年宮廟修繕完成後移入神殿安座。 整體而言,21尊泥塑神像神態各異,形態生動,塑型古樸典雅具有良好的藝術價值及其特殊性。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連江縣
    南竿鄉
    仁愛村59-2號
  • 數量
    21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文資字第1060018846號
    2017-06-03 00:00:00.0
  • 級別名稱
    一般古物
  • 種類
    種類代碼
    G2


    種類名稱
    生活及儀禮器物


  • 年代
    約為西元1915年前
  • 材質
    泥塑施彩、木座
  • 尺寸
    詳見古物清單
  • 保存環境
    寺廟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連江縣南竿鄉清水村136-1號
  • 主管機關單位
    連江縣政府文化處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836-22393
  • 主管機關名稱
    連江縣政府
  • 所屬主管機關
    連江縣政府
  • 評定基準
    具有地方或族群之風俗、記憶及傳說、信仰、傳統技術、藝能或生活文化特色/有地方重要人物或歷史事件之深厚淵源者/能反映政治、經濟、社會、人文、藝術、科學等歷史變遷或時代特色者/具有藝術造詣或科學成就/數量稀少者/對地方或族群知識、技術或流派發展具影響或意義
  • 保管單位
    保管單位名稱
    金板境天后宮管理委員會


  • 古物所在地
    所在地名稱
    金板境天后宮


    保存空間地址
    連江縣南竿鄉仁愛村59-2號


    保存空間屬性
    寺廟


    保存空間文資身分
    歷史建築


  •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67條 古物分級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5條、第7條
  • 古物出處/出處或來源
    既存(繼承)
  • 指定(登錄)理由
    21尊泥塑神像神態各異,形態生動,具有良好的藝術價值,金板境為馬祖最古老的廟宇之一,與馬祖的開發有密切的關係,廟中神像有必要加以指定以便做後續的研究及修復,還原地方信仰源頭的文化意義,且相較台灣泥塑雃言,相當罕見,其中少女媽祖樣貌可能為我國僅有。
  • 代表圖像來源
    連江縣政府文化處
  • 典藏或財產編號
    -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