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貢元匾

一、「貢元」匾之由來 此匾之由來乃清代南投保康樂庄之吳聯輝於咸豐8年(1858)捐款給官府而取得「例貢生」的資格。本匾是由當時福建布政使(相當於今省民政廳長)慶璸所頒給的「貢元」匾額。按清代有捐款可取得官位或科舉功名頭銜之例,早期捐官甚至可以經過候補後正式走馬上任做官,後來只能獲取榮譽頭銜,不能任官。吳聯輝所捐「貢元」只是一種榮譽名銜,稱為「例貢生」。按「貢生」為清代科舉制度中之資深秀才。凡是通過縣儒學或府儒學入學考試而進入儒學(設於孔子廟左側的學校)就讀者稱為「秀才」或「生員」、「附生」。然後再通過歲考才遞補升格為「廩生」,最後才升為「貢生」。取得「貢生」的人,如同已從儒學畢業。這種循著正式教育及科舉管道出身的貢生稱為「歲貢生」,按例由地方的提督學政(相當於省教育廳長)頒給「貢元」匾額。但由捐款取得的「例貢生」則是由布政使(相當於省民政廳長)頒給「貢元」匾額。因吳聯輝是捐款取得「例貢生」頭銜,所以由福建布政使慶璸頒給「貢元」匾。 二、吳聯輝生平行誼 吳聯輝,清道光年間出生於南投保康壽庄(今南投市康壽里),幼年即遭逢母親及父親先後去世,因家貧而以當小販來維家計。年紀稍長後,改當挑夫往來於鹿港與南、北投(今南投、草屯)之間。因他侍奉繼母非常孝順,繼母病危時,將所有積蓄都送給聯輝。聯輝得到繼母財產資金後,開始改行做生意,仍往來於鹿港與南、北投之間,販售山產及日用雜貨。數年後,某次販糖至鹿港,偶然偷聽到郊商們談到中國糖價即將大漲之消息,乃迅速返回南投,將南、北投及八卦山一帶十餘糖廍之糖全部訂購。不久,果然糖價大漲,聯輝因此獲利甚豐,從此逐漸致富,並廣置田園,富甲一方,開始半耕半讀。咸豐8年(1858)甚至捐款給官府而取得「例貢生」資格,名列士籍,因此獲頒此「貢元」匾。 同治元年(1862),台灣中部發生戴潮春起兵抗清事件,吳聯輝曾經擔任義軍首領,翌年6月,協助南投地區之陳捷三、陳雲龍等人打敗戴軍收復南投街。同治3年(1864),草屯洪欉響應戴潮春起兵抗清於北勢湳,吳聯輝曾奉丁曰健之命,率「屯番」於國姓龜仔頭截堵洪欉餘黨,因此聯輝因此被清廷封賞「五品軍功」頭銜。 此外,吳聯輝亦曾主持南投藍田書院之遷建工程,於同治4年(1865)竣工,並請丁曰健移師南投,於藍田書院內立「奏凱崇文」匾。光緒初年,吳聯輝亦曾襄贊董裕文創設名間、社寮間之濁水溪「永濟義渡」,來改善兩岸居民往來交通。 吳聯輝是一位捐貲「例貢生」,雖然學位不受社會重視,但終其一生,熱心公益,對南投地區之政治、教育、交通之發展頗有貢獻。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南投縣
    南投市
    彰南路二段65號
  • 數量
    1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授文資字第10902627322號
    2020-11-14 00:00:00.0
    變更/修正
    府授文資字第11001302961號
    2021-06-05 00:00:00.0
    公告補充
  • 級別名稱
    一般古物
  • 種類
    種類代碼
    G2


    種類名稱
    生活及儀禮器物


  • 年代
    咸豐8年
  • 材質
    木質
  • 尺寸
    長131.5cm、寬59.5cm
  • 保存環境
    庫房或展覽空間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540南投市建國路135號
  •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科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9-2231191
  • 主管機關名稱
    南投縣政府文化局
  • 所屬主管機關
    南投縣政府
  • 評定基準
    有地方重要人物或歷史事件之深厚淵源者/能反映政治、經濟、社會、人文、藝術、科學等歷史變遷或時代特色者/數量稀少者
  • 保管單位
    保管單位名稱
    其O


  • 古物所在地
    所在地名稱
    其他


    保存空間地址
    南投縣文化園區


    保存空間屬性
    博物館、圖書館


    保存空間文資身分
    歷史建築


  •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67條、《古物分級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
  • 古物出處/出處或來源
    受贈
  • 出處或來源說明
    南投市康壽里吳家
  • 指定(登錄)理由
    此古物頒給於清咸豐8年(1858),迄今已一百六十餘年歷史,其為中國古代政治、教育及科舉制度之產物,為表彰南投先賢吳聯輝熱心公益之榮譽見證,極具歷史性。為目前本縣僅存之二方清代「貢元」匾之一,具稀有性及珍貴性。本匾之雕刻及題字均具有藝術價值。
  • 代表圖像來源
    南投縣政府文化局
  • 典藏或財產編號
    20200014148
  • 保存現狀
    保存於南投縣政府文化局縣史館,保存良好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