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嘉義城隍廟中元祭典

1684年(清康熙23年)漢人移民受到渡臺禁令影響,形成「有唐山公、無唐山媽」的現象,而有許多俗稱「羅漢腳」的單身男性遊民。當時臺灣瘴厲瘟疫嚴重、械鬥民變頻繁,這些羅漢腳過世後經常無人祭祀,淪為無祀孤魂,善心人士乃於中元普度加以祭祀。 在臺灣民間信仰觀念裡,認為每年農曆7月鬼門開,讓孤魂野鬼得以重返人間接受普度。農曆7月15日是地官大帝聖誕,民間信仰認為地官大帝具有「赦罪」能力,因此在此時透過普度,能使地官大帝赦度眾生。普度除了能協助孤魂野鬼或祖先獲得赦度,同時也能讓自己在陽世間獲得較好的生活,藉此達到境安人和、冥陽兩利。 早期許多聚落內的庄頭,於每年農曆7月1日開始,會由一個個的庄頭輪流普度,形成相當特殊的普度文化。嘉義早期的聚落有整個月輪普的現象。但受到日治時期與二戰後國民政府雙重社會文化控制影響,普度日期逐漸統一,輪普現象就逐漸消失。有些地方普度改在中元節當日,有些則與其他聚落、地方宮廟合併辦理。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嘉義市
    東區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授文資字第1105100525號
    2021-02-02 00:00:00.0
  • 級別名稱
    民俗
  • 種類
    種類代碼
    F5


    種類名稱
    儀式、祭典、節慶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嘉義市輪普有一說法「起於城隍廟、終於地藏庵」,嘉義人認為城隍廟的城隍爺在農曆7月1日當天會大開地獄之門,讓陰間好兄弟來到人間,接受一個月的施食。月底則由地藏庵的地藏王菩薩負責關鬼門 。「嘉義城隍廟中元祭典」的科儀通常在農曆6月27日開始,包含在當日晚上由道長舉行「發表開光」儀式後,正式展開三天的傳統祭儀。城隍廟中元祭典儀式過程如下:農曆6月27日上午5點豎立燈篙;下午8點發表開光;下午9點半請聖證盟。農曆6月28日上午7點半祀旛掛燈;上午10點30分九陳進供;下午9點分燈獻瑞。農曆6月29日上午8點道場陞壇;上午11點臨午淨供;下午3點燃放水燈;下午8點敕水淨穢;下午9點宿起玄壇。農曆7月1日上午8點重白至尊;上午10點登枰拜表;下午2點午陳香供;下午3點酌獻謝聖;下午5點30分登座普施 。
  • 所屬族群
    族群名稱
    其他


    類別名稱
    漢民族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忠孝路275號
  •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科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52788225
  • 主管機關名稱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 所屬主管機關
    嘉義市政府
  • 評定基準
    民間高度認同,並持續自主、自發參與/顯著反映族群或地方社會生活與文化之特色/其表現形式與實踐仍保留一定之傳統方式
  • 法令依據
    <<民俗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2、3款
  • 保存者/保存團體
    財團法人台灣省嘉義市城隍廟
  • 指定(登錄)理由
    1. 由嘉義城隍廟開普後,嘉義全市的普度才正式開始,傳承傳統輪普形式。 2. 儀式完整,民眾自發自主參與,乃嘉義市最具代表性之民俗祭典。 3. 九大柱輪普制度保存良好,乃廟普結合市場普與街普的普度文化特色。 4. 延續道教普度科儀且保留看牲、看桌之祭品文化,展現普度文化意象。
  • 代表圖像來源
    自攝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