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馬祖戰地文化景觀

馬祖自1949年後壟罩於戰爭的陰霾下,實施軍政一元化治理,大量推動與興建各式戰鬥、防禦、運補、政治作戰等軍事構工。1956年起,馬祖全區進入戰地政務時期,隨處可見結構複雜的軍事建築、地下坑道及港口、據點、砲座、訓練場所、軍醫院等軍事設施,使馬祖增添許多軍事色彩。 迄至1992年11月7日,政府宣布金門與馬祖終止戰地政務的實施,讓馬祖三十六年的軍事管制和戰地政務走向盡頭。政治方面,從軍事管制過渡到地方自治:經濟方面,因逐漸撤軍而不再依賴軍人消費,而以發展觀光產業為重,並開放馬祖小三通,為活絡觀光產業的命脈。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連江縣
    南竿鄉
    2
    連江縣
    北竿鄉
    3
    連江縣
    莒光鄉
    4
    連江縣
    東引鄉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文資字第1090035770號
    2020-08-31 10:28:34.077
  • 級別名稱
    文化景觀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連江縣南竿鄉清水村136-1號
  • 主管機關單位
    連江縣政府文化處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836-22393
  • 主管機關名稱
    連江縣政府
  • 所屬主管機關
    連江縣政府
  • 評定基準
    呈現人類與自然環境互動之定著地景/能反映出土地永續利用之特殊技術、特定模式或價值/能實質呈現特定產業生活與周邊環境關係,且具時代或社會意義
  • 緯度
    26.157869
  • 經度
    119.951915
  •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61條 文化景觀登錄廢止辦法第2條、第4條
  • 指定(登錄)理由
    1.歷史面向 (1)做為冷戰歷史場域:馬祖(Matsu)是知名的冷戰島嶼Cold War Island),它不僅是國共過對峙的前線基地,更是20世紀後半葉國際關係與地緣政治關心的焦點之一。在1949年至1992年間的軍事治理期間,地方社會與空間地景的軍事化,留下了大量的有形與無形的戰地文化遺產。前者包括因應戰爭型態(海戰、陸戰、砲戰、心理戰)而形成之各類型的軍事設施,以及地方政治、社會、經濟、文化的軍事化;後者則有產業文化、飲食文化、民間信仰等。馬祖的戰地文化景觀因此充分展現軍民在軍事治理時其共同依存、共同創造的各式空間環境。相較於其他遺產更獨樹一幟且無可替代。放諸國際社會中,作為冷戰歷史現場的馬祖戰地文化景觀充分代表著戰地文化。 (2)做為軍民生活集體記憶的地點:由於馬祖地區長期身為前線戰地,不少曾經在馬祖服役的軍人,或是在地居民,深度參與了金馬軍事治理下的社會,因此對於部分遺產懷有共同生活記憶。這類軍事遺產涵蓋範圍廣泛,除了各類軍營外,如軍人消費市街、官兵休假中心、特約茶室、電影院等等,甚至是廣如一般民居曾收留部隊者,皆可做為軍民生活集體記憶的地點之一。 2.科學面向 (1)體現島嶼防禦之戰略思維:馬祖戰地文化景觀因應馬祖之地理型態、地質環境、戰略位置等大陸島嶼特質,進行相關的兵力部署、政治作戰、心戰喊話、運輸補給等戰略思維。亦即,各個時期各種戰略安排,展現馬祖四鄉五島因地制宜島嶼防禦的智慧。首先,1950年代「工事為先,公路第一」的經營方針,藉由道路建設建制後勤運輸系統。接著,將軍事工事整合為整體系統,防禦工事朝向地下化與坑道化;戰鬥村方面則包括防空洞、軍醫院、通信設備、部分營社、據點等的建置。國軍並本著「保存戰力於地下,發揮火力於地上」的原則,制定「遠程計畫」,以利馬祖戰備工事的長期經營,達到軍事工事據點化、系統化、地下化的理想要求。就作戰配置而言,依據馬祖區位、地形、地質等,分有不同防線。第一線防禦陣地置於海岸附近,作為環島防禦系統。第二層的主陣地設置於較遠後方視線良好的山丘上,組成一個網狀系統,以成為兼具戰鬥與防禦的核心指揮部。如此之島嶼戰略思維,即體現馬祖堅實的戰備工事。 (2)展現近代軍事構工的代表性:馬祖自1949年後籠罩於戰爭的陰霾下,大量推動與興建各式戰鬥、防禦、運補、政治作戰等軍事建築並擴及民生需要,例如統領作戰指揮的指揮部及地下坑道;蒐集情資的觀測所、雷達站;戰鬥訓練的教練場;集會使用的集會廳;補給掩蔽的小艇坑道;心戰喊話的播音站;反登陸的軌條砦軍事碉堡與營舍紀念教化場所等,皆為馬祖深受長期軍事管制影響的見證,其含納之多樣設施,更是近代軍事構工技術的代表作。 3.美學面向 (1)具備人與環境長期互動的文化景觀真實性:馬祖地區可能因長年為軍事管制區,其軍事遺產或因軍方正在使用中,或已經相關單位劃設為保存維護之重點區域,或隱蔽於山林海岸較有機會保留軍事遺產的空間設施與周遭景觀之真實性與完整性。該遺產能體現當代軍事構工的歷史背景、原始材料、構工技術等,並蘊含戰地文化的歷史意義。 (2)反映人類對於土地利用的智慧及美學:馬祖之戰地文化景觀在特殊的時空背景下,以有限的人力及物力,克服了島嶼地形、沿岸海岬與澳口、及花崗岩地質等特殊的地理環境,建構可融合於原有地景的軍事遺產。因此充分反映人類善用島嶼資源且進行軍事防禦的文化見證,但仍維持自然與人為環境二者的和諧關係,具有其珍貴的價值。
  • 代表圖像來源
    連江縣政府文化處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