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春秋晚期 者減鐘(故銅002378)

甬鐘,枚為長錐形。甬上飾蟬紋和蟠虺紋,舞部和篆間作蟠虺紋。鼓部由蟠螭紋交錯盤繞而成,左右兩側各伸展出三個龍首,正面鼓部的紋飾局部作淺浮雕。 銘文位於兩欒和鉦間,總計可見字數為七十七字,另有重文四字,合文兩字,總計八十三字。銘文如下:「唯正月初吉丁亥,工 王皮 之子者減擇其吉金,自作 鐘,不白不 ,不濼不淍,協于我霝籥,卑龢卑□,用祈眉壽釐,于其皇祖皇考,若參壽,卑汝 音音,龢龢倉倉,其登于上下,聞于四方,子子孫孫永保是尚。」 依銘文第二句,器主「者減」是春秋晚期吳王「皮 」之子,兩人名號皆為記音形式。全篇銘文內容主要為祈福語和形容此器的樂音悠揚美妙。 清宮舊藏,原儲於西苑韻古堂。錄於《西清續鑑‧甲編》卷17頁14。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臺北市
    士林區
    至善路二段221號
  • 數量
    1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文授資局物字第11030033241號
    2021-04-07 17:47:09.879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種類
    種類代碼
    G2


    種類名稱
    生活及儀禮器物


  • 年代
    春秋晚期
  • 材質
    青銅
  • 尺寸
    高41.5、兩銑相距22.6公分
  • 保存環境
    庫房或展覽空間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台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22177777
  • 主管機關名稱
    文化部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評定基準
    重要人物或重大歷史事件/能反映政治、經濟、社會、人文、藝術、科學等歷史變遷或時代之重要特色/數量特別稀少或具完整性保存意義者
  • 保管單位
    保管單位名稱
    國立故宮博物院


  • 古物所在地
    所在地名稱
    國立故宮博物院


    保存空間地址
    國立故宮博物院


    保存空間屬性
    博物館、圖書館


    保存空間文資身分
    歷史建築


  • 法令依據
    <<古物分級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第2、3、5款
  • 古物出處/出處或來源
    既存(繼承)
  • 指定(登錄)理由
    者減鐘為目前所知春秋時期吳國較早的具銘青銅器,銘文有吳王和其子之名,說明此器來自吳國的高級貴族。見證吳國禮樂文化及漢字在長江下游的發展。是呈現春秋時期吳國歷史、文化的重要作品。 據《西清續鑑‧甲編》,此鐘為乾隆二十六年(1761)江西農民耕地得古鐘十一件中之一,由巡撫進呈宮中。現此十一器多已佚失,僅存四件,包括國立故宮博物院兩件,北京故宮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館各一件。 者減鐘出土時,恰逢乾隆皇帝平定回部,因此被視為祥瑞之徵。據《西清續鑑‧甲編》,乾隆皇帝將十一件古鐘視為一套,並補鑄一件以合於古代十二律。十二件鐘以相配的古律名之,此鐘即為「蕤賓」。《皇朝禮器圖式》中和韶樂所用之編鐘,即據此組編鐘形制設計,可見其對乾隆朝樂器改革的重要影響。
  • 代表圖像來源
    國立故宮博物院
  • 典藏或財產編號
    故銅002378
  • 保存現狀
    1.前鼓舊裂傷。 2.一銑舊補。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