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楊梅泉水窩江夏堂

楊梅壢燕子窩黃氏一脈開臺祖名為第十五世祖黃其輝,祖籍為廣東省嘉應州鎮平縣東石鄉(即目前廣東梅縣蕉嶺)。泉水窩江夏堂約興建於大正8年(1919年),建物起造人為黃家第十九世祖黃雲章,他當時於燕子窩附近買下一百八十幾甲山林地,經營並轉租給附近的佃農,形成現在的規模。 泉水窩江夏堂為典型客家合院建築,左右橫屋、風水池等一應俱全。正廳入口外側題有「江夏堂」堂號, 內側則題有「福星拱照」四字。室內外石構斗拱、泥塑、剪黏、彩繪、交趾陶等傳統建築工藝表現優秀保存完整,裝飾圖樣皆具歷史典故,右橫屋外石砌伯公古樸,保存佳。建物以化胎下方五行石引龍至建築物定分金線。分金線穿過丹田及文筆牆,再向外延伸到外埕直至「半月池」,呈現兩邊對稱的建築格局。整體保有「天圓地方」之傳統風水觀念,背山面風水池引周邊山泉水系,形成風水環境,及浣衣、植栽、養牛、豬弄設施均完整呈現農業墾拓的生活環境及資源應用觀念。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桃園市
    楊梅區
    校前路428巷151號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文資字第11000228681號
    2021-02-08 15:25:55.724
  •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古蹟
  • 種類
    種類代碼
    A3


    種類名稱
    宅第


  • 現狀
    建物正堂仍作為傳統祭祀及家族聚會之處,左右兩側橫屋屋頂、牆體及外觀大致保留原貌,惟為利居住與推廣使用,部分空間已用現代工法裝修。另左側橫屋最外圍已改建。目前黃氏家族除維持泉水窩江夏堂做為家族祭祀聚會之所 外,長年進行教育推廣,許多社區及學校常進行參訪。
  • 外觀特徵
    房宅採東南向西北方的一堂四橫。雙凹壽的磚瓦石建築除圍牆為斗子砌牆,正身與橫屋皆為標準磚牆。正身屋頂為二重脊,明間為凹壽形,牆身基座部分為石造,在橫屋則為卵石砌。水車垛有泥塑裝飾並以壓克力板保護,窗為石雕竹節窗。正身屋簷有對稱配對龍魚型,屋脊帶有剪黏。 台基以化胎下方五行石引龍至建築物定分金線。起造處設福德龍神座龕,內埕正中有正方花岡石一塊,為本宅的「丹田」。分金線穿過丹田及文筆牆,再向外延伸到外埕直至「半月池」,呈現兩邊對稱的「五虎下山」、「五間見光」的建築格局。整個建築基地呈正方形,以基座內「肚臍」為中心,向外延伸畫出100公尺半徑的圓。圓周遍植刺竹、觀音竹、綠竹、桂竹為「風圍」。自空中鳥瞰,整體佈局型如「天圓地方」。
  • 所有權屬
    身分
    名稱
    土地所有人
    黃OOO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桃園市桃園區縣府路21號
  •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科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3-3322592*8627
  • 主管機關名稱
    桃園市政府文化局
  • 所屬主管機關
    桃園市政府
  • 室內特徵
    神明間供奉黃氏先祖神位,另懸掛有日治時期著名書法家李逸樵所題之「貴自勤中得,富從儉裡來」字聯,以及多幅書畫、匾額。左右兩橫屋題為「餘慶居」、「耕讀居」,正廳外之兩側牆堵及石窗上方分別有「忠孝」、「廉節」、「橫經」、「負耒」等字,門板上則書寫「左宜」、「右有」、「千頃家 聲」、「五經門第」,透露屋主對後世子孫之期許。
  • 評定基準
    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者/表現各時代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大小段
    地號
    1
    桃園市
    楊梅區
    永福段
    1435
    2
    桃園市
    楊梅區
    永福段
    1436
    3
    桃園市
    楊梅區
    永福段
    1438
    4
    桃園市
    楊梅區
    永福段
    1439
  • 緯度
    24.89645
  • 經度
    121.147082
  • 法令依據
    <<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2、3款
  • 指定(登錄)理由
    1、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者:黃家為楊梅地區開拓代表性家族,見證楊梅拓墾發展歷程。建物整體呈現田園形構傳統漢系家族營生生業與家族居生活之樣態,對於此地區的生活發展史及墾拓史具有重要意義。 2、表現各時代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建物為一堂四橫格局(現為一堂三橫)雙凹壽的磚瓦石建築,除圍牆為斗子砌牆,正身與橫屋皆為標準磚牆。正身屋頂為二重脊,明間為凹壽形,牆身基座部分為石造,在橫屋則為卵石砌。水車垛有裝飾,窗為石雕竹節窗。正身屋簷有對稱配對龍魚造型,屋脊帶有剪黏,充分表現當時營建技術流派特色。 3、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1)室內外石構斗拱、泥塑、剪黏、彩繪、交趾陶等傳統建築工藝表現優秀保存完整,裝飾圖樣皆具歷史典故,右橫屋外石砌伯公古樸,保存佳。 (2)建物以化胎下方五行石引龍至建築物定分金線。分金線穿過丹田及文筆牆,再向外延伸到外埕直至「半月池」,呈現兩邊對稱的建築格局。整體保有「天圓地方」之傳統風水觀念,背山面風水池引周邊山泉水系,形成風水環境,及浣衣、植栽、養牛、豬弄設施均完整呈現農業墾拓的生活環境及資源應用觀念,不易再現,具稀少性。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