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彰化八卦山大佛

八卦山大佛地處彰化市區旁的八卦山上,為彰化市的著名地標,於民國50年(西元1961年)竣工,現今位於彰化縣彰化市溫泉路31號。 日治時期,日人在八卦山上建立了一座紀念在接收臺灣的軍事行動中去逝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紀念碑,以此建立日本統治臺灣精神象徵。二戰後,民國43年(西元1954年),由時任彰化縣長的陳錫卿發起在八卦山上建造東亞地區最大佛像的計畫,其中彰化善化堂堂主世溪松、彰化縣商會理事長王裕芳等人一同投入此計畫。民國45年(西元1956年)經縣政府核准興建,並成立「八卦山大佛建造促進委員會」,拆除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的紀念碑,在原址建大佛,工事於民國45年(西元1956年)3月動工,但因逢八七水災被迫停工。八七水災後為使各界捐款之收支運作制度化,遂於民國49年(西元1960年)5月15日,改組成立「財團法人八卦山風景協建會」,接續大佛工程,後於民國50年(西元1961年)5月竣工,落成之後成為彰化縣重要地標。當時八卦山大佛建造促進委員會託請在地的佛像雕刻大師許炳錥(阿錥司)負責大佛內部各樓層的木雕工藝,現今大佛內部各層殿堂介紹釋迦牟尼佛一生際遇經歷的木雕藝術,即是出自許炳錥之創作,寺廟興建工事則由居住於南投市的林慶堯負責。 大佛工程落成之後遂進行周邊工程建設,包含民國52年(西元1963年)由新光集團吳火獅捐建二隻大獅於殿前,民國53年(西元1964年)由黑松飲料公司捐建八卦山牌樓,民國55年(西元1966年)興建兩側廂房及四層樓大佛寺,民國57年(西元1968年)完成大佛內部裝飾設備工程,同年也完成大佛兩側休息所之興建,民國59年(西元1970年)佈教所地基工程竣工,民國61年(西元1971年)大佛寺及兩側廂房竣工,民國64年(西元1975年)八卦塔、八卦亭竣工,民國66年(西元1977年)完成大佛寺南、北兩側大樓(貴賓館)以及大佛前牌樓,民國68年(西元1979年)完成蓮花湖等造景,並於大佛殿南側擴建為兒童樂園,民國78年(西元1989年)開始興建第二座八卦塔,民國81年(西元1992年)拆除兒童樂園。民國85年(西元1996年)彰化縣政府大力整建八卦山風景區,並於隔年完工,於民國88年(西元1999年)7 月協建會修改組織章程,正名為「財團法人彰化縣八卦山大佛風景協會」。民國91年(西元2002年)經彰化縣政府登錄為歷史建築後,於民國93年(西元2004年)與民國99年(西元2010年)與民國112年(西元2023年)分別進行三次整修工程。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彰化縣
    彰化市
    中山里溫泉路31號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授文資字第09100062415 號
    2002-11-20 10:50:58.0
  • 種類
    種類代碼
    A99


    種類名稱
    其他設施


    其他說明
    大佛


  • 現狀
    彰化八卦山大佛於民國91年(西元2002年)登錄為歷史建築,民國112年(西元2023年)修復完工後重新開放大眾參觀,目前建築物狀況良好。
  • 外觀特徵
    彰化八卦山大佛為二戰後作品,建築構造屬現代之混凝土、紅磚混合興築。八卦山大佛前的石獅,是由新光人壽保險公司董事長吳火獅所捐獻,雕塑司傅郭德松塑造,轉首側身橫面外呈「一一型」,為洗石子製。石獅為中國傳統建築常見裝飾物,神話中與麒麟為之靈獸,有吉祥之意,更可驅除邪惡。 大佛曲線狀的佛體外牆為紅磚砌造,結構柱、樑、版構件為鋼筋混凝土構造;蓮花座、盤腿、胸膛紅磚等處,則以雕琢工法成形。面塗以水泥砂漿掺入海帶漿作為添加劑,抹塑佛相之法身肌理、服飾皺摺等細部曲線。垂吊處(耳、鼻)、外懸處(花瓣片、髮髻)等構件或肩膀渾厚處則以鐵線圈圍,再填築混凝土或水泥砂漿,形成積層。由於磚砌體屬高抗壓性,適宜承受垂直重量或垂直分力大於水平分力之外力;故佛體構造無法以磚塊砌築承受外力處(如:肩版、鼻版、下巴版、耳垂、頭蓋版等處),則以鋼筋或鐵線澆置混凝土構築。 肩膀版以混凝土澆築完成後,但因外觀不夠渾厚,故在肩膀上再散鋪細鋼筋,為再塗抹水泥砂漿或澆築混凝土之補強,大佛頭部的顆狀螺髻,並非磚雕成形,而係以較乾的水泥砂漿,在頭頂塑造雛型,再以水泥成分較高的砂漿,抹成螺旋紋狀。佛首面飾層工法相當特殊,並非採用水泥漆刷作;而是以西門子地板蠟掺合「土朱粉、黑煙」塗抹,用粗砂紙先粗磨;再塗抹掺合土朱粉、黑煙的西門子地板蠟,再用細砂紙細磨,而形成密緻的防水層。大佛砌築用紅磚來自彰化縣花壇鄉的磚窯廠,以前的紅磚較大、較重、較堅實,約為8寸×4寸×2寸;砂、石採自彰化大肚溪溪底,砂質乾淨、微黃;石料為天然小粒徑卵石;水泥採用「臺灣水泥」。 八卦山大佛的面相符合佛像中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部分特點。衣裝部分無外披袈裟,穿以「寬衣博袖式」的佛衣,手印為「禪定印」的手飾,臺座部分為蓮花座,座身以蓮花部上托雙層花盤,座身由蓮瓣、蓮肉所組成,下段為二層基座,上層為向下的反花包覆,並呈現金黃色。佛像盤座且雙腿被佛一下擺遮蔽,兩腳均只露出足盤腳趾,依照大佛佛像模型及草圖,則為以右足押左股,在以左足押右股,屬「降魔坐」的姿勢。 大佛手勢在初建時原是「橫8」之彌陀定印形式,後因民國48年(西元1959年)八七水災,彰化地區災情慘重,由當時的「財團法人八卦山風景協建會」決議打除重作改為「禪定印」手勢;原有佛體法相正面胸膛有一圓孔後也因考量佛像莊嚴性將其封填。
  •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1.建議管理單位定期於風災震災後進行巡視,若有重大破壞或改變應立即通報主管機關。 2.建議管理單位將滅火器上塑膠袋移除,以利災害時能迅速使用。
  • 使用情形
    本案為八卦山大佛寺,供奉如來大佛,園區室外部分全天開放,室內可洽詢服務人員提供導覽服務,每年農曆6月24日舉辦「關聖帝君聖誕祝壽暨嘉年華會」活動、農曆7月及12月舉辦大法會超渡先靈等。
  • 所有權屬
    身分
    名稱
    建築所有人
    財OOOOOOOOOOOOOOO
    土地所有人
    彰化縣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彰化縣彰化市卦山路3號
  • 主管機關單位
    彰化縣文化局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7292201
  • 主管機關名稱
    彰化縣政府
  • 所屬主管機關
    彰化縣政府
  • 室內特徵
    彰化八卦山大佛室內共有六層,一樓為佛殿,二樓至五樓分別作為展示層,六樓為大佛的最頂層位置,作為供登高遠眺與通風之用。 一樓平面呈圓形,由左右兩側進入。為佛像底層作為佛殿,正中央懸有「萬德具足」匾,匾之兩側則有鳳凰泥塑。天花有西方建築之裝飾線腳,八卦山大佛的柱型態有「附壁柱」六柱、「獨立柱」六柱;附壁柱係通柱至四樓、五樓則以柱兼樑式內縮撐起頸部至唇版;獨立柱僅出現在一樓,扮演蓮花座圓盤結構支撐與重量傳遞功能;獨立柱式為中西混合樣式,兼具鮮明民族特色的蟠龍柱語彙轉化成的羅馬柱;以三「對組」方式配置於拜廳、兩側入口旁、迴廊,地坪為鑲花嵌銅條磨石子;牆面臺度為鑲花嵌銅條磨石子,臺度上為花草樣,飾淺浮雕面粉刷漆作。佛堂主祀釋迦牟尼佛祖尊座,其他為遊客參拜區、善書置放空間,神龕座後側為迴廊空間。 佛殿二至五層則分別展示佛陀生平事蹟。二樓空間位於佛體盤腿處,平面略呈梯型狀。盤腿兩側各為一樓上達二樓樓梯,身軀兩側各為往上樓層之直通樓梯;中央展示區塑像為「佛陀誕生」故事,右展示區塑像為「削髮出家」故事,左展示區塑像為「獼猴獻果」故事。三樓空間位於佛體腹部處,平面略呈扁長型,左右兩側樓梯約位於下手臂位置;佛體背部牆開有兩扇窗;展示塑像為「魔女誘惑」故事。四樓空間位於佛體胸腔處,平面略呈扁長型(同三樓空間)。左右兩側樓梯約位於上手臂位置,循樓梯自下層上至四樓觀展廳,靠佛體背部有上五樓單座直梯,背牆開有兩扇窗;展示區塑像為「佛陀說法」故事。五樓空間位於佛體肩膀處,平面略呈扁長型。自一樓的附壁柱以通柱型態至四樓,至五樓則以柱兼樑型式,放射式向心內縮撐起筒狀頸部結構,中間以鋼構螺旋梯通往頭顱空間,即上至六樓夾層唇版位置;兩側天花板高度低,展示區分左右區塑像為「佛陀涅槃」故事。 六樓空間位於大佛頭顱處,是大佛的最頂層位置,供登高遠眺之用。空間略呈倒圓錐狀,自五樓以鋼構旋轉梯達本層,並以鐵棚架阻隔避免人員任意進入。六樓有:鼻、眼、耳、眉心等計七處圓孔,其中眼、耳等四處圓孔裝抽排風機,抽排佛首內部空間蓄積的熱氣、廢氣。佛首夾層空間,位於六樓大佛頭顱頂部,屬隱蔽空間;內部為中空狀,用途在減輕頭顱頂部重量。 林慶堯是建廟匠師、許炳錥是木雕匠師,他們將釋迦牟尼佛「八相成道」之一生,配合大佛外像的形體, 利用內部的空間,配合六幕佛傳故事,以造型精緻典雅的實體塑像,呈現釋迦牟尼佛一生之化儀,讓旅遊參觀者、禮佛參拜者均能受到心靈引導,逐層攀爬而上,探其究、訪其勝。使旅遊參觀者以瀏覽的方式得到寓教於樂,使禮佛參拜者以虔誠的方式得到靜思祈願。這種將宗教信仰,轉化成宗教文化,並兼收觀光之效益。
  • 是否收費
  • 是否開放
  • 評定基準
    具歷史文化價值者/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
  •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大小段
    地號
    1
    彰化縣
    彰化市
    南郭段南郭小段
    0030-0016
    2
    彰化縣
    彰化市
    南郭段南郭小段
    0030-0018
  • 緯度
    24.0784658623773
  • 經度
    120.548768742324
  •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27條第1款暨<<歷史建築登錄及輔助辦法>>第7條
  •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曾文吉主持,《彰化縣歷史建築彰化八卦山大佛修復工程 工作報告書》,彰化:彰化縣文化局,2023,P.1-8~P.1-9。
  • 指定(登錄)理由
    八卦山大佛是彰化縣民的共同記憶,具備豐富之歷史文化意義,且表現地域風貌。大佛造像雖是戰後作品,但以其量體有時代性,造像藝術亦具有一定水準,曾具有亞洲第一大佛之稱號,仍具有文化之價值,其等同於彰化區域的地標形象,深值人心之程度,堪任為彰化歷史建築是無庸置疑的,除了大佛之外,大佛前之二座洗石子方大獅子一併登錄保存。
  • 網站名稱
    彰化旅遊資訊網-八卦山大佛風景區
  • 開放時間
    上午8時30分至下午17時30分,戶外區域全年開放,室內可洽詢服務人員提供導覽服務。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