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二水車站(原二水驛)

明治28年(西元1895年)日人治臺以後,積極建立統治所需之基礎公共設施,交通建設即為當時被優先進行重要施政項目,明治41年(西元1908年)縱貫鐵路全線通車,使臺灣西部各主要城鎮得以連成一氣。    二水最早的火車停靠站「二八水驛」即落成於當年,當時僅有座月臺供乘客上下車,至大正7年(西元1918年)增建木造站房,並設置木造天橋;大正8年(西元1919年)開始興建集集支線,並在二水車站旁附設支線蒸汽火車專用添水加煤設施、保養分駐所、工務養護隊、檢車站等,大正10年(西元1921年)集集支線開始營運,由二水到車埕的支線成為當時全臺最長鐵道支線,本站亦成縱貫線重要車站之一。大正9年(西元1920年)「二八水驛」改稱「二水驛」,昭和8年(西元1933年)時車站改建成現今所見之鋼筋混凝土造建築,並於民國109年(西元2020年)經彰化縣政指定為縣定古蹟。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彰化縣
    二水鄉
    光文路1號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授文資字第1090027868B號
    2020-02-05 00:00:00.0
    變更/修正
    府授文資字第1120023416A 號
    2023-01-30 00:00:00.0
    重新指定名稱
  • 級別名稱
    縣(市)定古蹟
  • 種類
    種類代碼
    A7


    種類名稱
    車站


  • 現狀
    二水車站(原二水驛)於民國109年(西元2020年)指定為縣定古蹟,建築狀況良好,現作為臺鐵二水火車站使用。
  • 外觀特徵
    二水車站(原二水驛)座東北東朝西南西,站體為紅磚與鋼筋混凝土混合構造,外觀形貌以現代建築手法為主,其主要由大小量體,挑空樓板與簡化柱列所組成。正立面所見之候車室部分量體較高,表面材質為馬賽克,屋身開窗分為較高的氣窗與較低的門窗,其係以水平的屋頂樓板加以區隔,氣窗上方有一由連續水平帶及方整的幾何圖樣所構成之車站標誌,樓板下的外簷空間則以簡化的托次坎式柱式簷柱,圍繞候車室外圍一圈,塑造出柱廊的意象;候車室旁較低矮的辦公空間造型簡潔。位於車站本體旁的宿舍本屬附屬服務空間,其外觀材質與開口作法類似前者,僅在牆面上緣開設數扇圓窗,而在外牆柱位所在的各個附壁柱上方,則以連續水平帶及方整的幾何圖樣構成柱頭意象。由上述對比即可發現,火車站主體建築與值班宿舍兩者間之風格類似,但具有從屬關係的兩棟建築之間的區隔仍相當明確。
  •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1.有局部植生狀況,且站長辦公室外出簷板有開裂狀況,建議管理單位應盡速清除,開裂狀況應定期進行巡查。 2.另外建築體有鳥類築巢的情形,建議於繁殖期後清除,並搭配物理性方式,預防鳥害的情形。
  • 使用情形
    二水車站(原二水驛)在地方交通史上具有重要價值,為臺灣鐵路管理局縱貫線、集集線的鐵路車站,並且為鐵道文化的重要景點之一,車站內提供二水驛站圖章供遊客使用。
  • 所有權屬
    身分
    名稱
    土地所有人
    國營臺灣鐵路股份有限公司
    建築所有人
    國營臺灣鐵路股份有限公司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彰化市卦山路3號
  • 主管機關單位
    彰化縣文化局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7292201
  • 主管機關名稱
    彰化縣政府
  • 所屬主管機關
    彰化縣政府
  • 室內特徵
    二水車站(原二水驛)站區内包括火車站主體建築與員工宿舍等兩棟建築,車站旁另有數棟鐵路倉庫;其中火車站主體建築內尚區分為一般往來旅客使用的候車室以及售票室、辦公室、站長室與行李房等站務人員使用的辦公空間;獨立設置的員工宿舍部分規模不大,其屬性較接近值班人員休息之處所,僅有簡單的隔間與衛生設備,與家庭居住使用之中大型宿舍並不相同。
  • 評定基準
    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者/表現各時代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大小段
    地號
    1
    彰化縣
    二水鄉
    文聖段
    111
    2
    彰化縣
    二水鄉
    文聖段
    132
  • 緯度
    23.8131501
  • 經度
    120.618115
  • 法令依據
    <<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2、3款
  • 影音多媒體圖片
    檔案網址


    拍攝者
    亞洲數位典藏


    多媒體名稱
    二水車站(原二水驛)01


    檔案說明
    亞洲數位典藏拍攝


    拍攝時間
    2021年


    檔案網址


    拍攝者
    亞洲數位典藏


    多媒體名稱
    二水車站(原二水驛)02


    檔案說明
    亞洲數位典藏拍攝


    拍攝時間
    2021


    檔案網址


    拍攝者
    亞洲數位典藏


    多媒體名稱
    二水車站(原二水驛)03


    檔案說明
    亞洲數位典藏拍攝


    拍攝時間
    2021年


    檔案網址


    拍攝者
    亞洲數位典藏


    多媒體名稱
    二水車站(原二水驛)04


    檔案說明
    亞洲數位典藏拍攝


    拍攝時間
    2021年


    檔案網址


    拍攝者
    亞洲數位典藏


    多媒體名稱
    二水車站(原二水驛)05


    檔案說明
    亞洲數位典藏拍攝


    拍攝時間
    2021年


  • 指定(登錄)理由
    1.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者:二水驛站是國內第一個三線鐵道共構的水陸轉運樞紐,除縱貫線之客貨運輸服務外,又兼負南投巒大山伐木事業將木頭藉濁水溪放流至二水,再轉接鐵路運送。甚至是臺中帝國製糖與埔里明治製糖的交會的連絡站。大正11年(西元1922年)又有臺灣電力株式會社日月潭第一發電所舖設人力物資運輸的社線,後轉為臺鐵集集線的運作,符合古蹟之指定基準第一款。 2.表現各時代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二水驛站的建築體外觀造型簡潔,強調水平線條,以及少數極簡的裝飾,候車室刻意挑高且開高窗以利通風採光,以簡單的柱列營造簷廊空間,用二丁掛面磚及洗石子處理牆壁面,為西元1930年代的建築典範,中部有很多車站都仿效它,符合古蹟之指定基準第二款。 3.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西元1930年代的二水驛站啟用當時最進步成熟的建築構造技術,具耐震、耐火、防風之功能,空間內還配置有湯沸室(茶水間),為相當特殊、具稀少性的建築,符合古蹟之指定基準第三款。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