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阿蓮中路吳厝

阿蓮中路吳氏原籍福建省泉州府安溪縣,開台袓名諱不祥,約於康雍年間來台,在台灣縣崇德西里林墘莊開基。其中,第三代吳朝再(1753-1822)一房約於道光2年(1822)以前,移居中路,開啟中路吳氏家族的發展。 中路吳家,人文薈萃,擁有科舉功名者有五人。第二代吳貴(1725-1788)是太學生,第四代吳竹圃(1778-1807)和第六代吳三時(1816-1835)都是秀才。第五代吳燦亭(1798-1851)是明經進士,第七代吳應機(1850-1891)是待贈邑庠生。家族成員擁有清政府封贈者14名,乃是典型的地方名望家族。 中路吳厝創建的具體年代,難以考察。不過,燕尾大厝說明建築物興建和科舉功名有關。而遷居中路後擁有功名者,第四代吳竹圃最早,第六代吳三時較晚,據此可推測吳厝興建年代應該是在嘉慶初至道光末(1800-1840),迄今至少有150年以上的歷史,乃高雄地區現存傳統民宅中年代較為久遠者。整體建築是傳統三進雙護龍合院式宅第,規模、形式與裝飾皆相當考究而精美。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高雄市
    阿蓮區
    中路里中路1 號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文資字第0920216617A 號
    2003-12-15 10:50:04.0
  • 種類
    種類代碼
    A3


    種類名稱
    宅第


  • 現狀
    建築本體現況及使用狀況:除左外護龍尚有人居住外,其餘皆已空置,惟大廳仍維持祭祖功能;前落後檐牆傾斜嚴重,壁體損毀,待修復。
  • 外觀特徵
    日本時代增建第二落右廂房磚拱構造,施作精美,形式與工法雖與原有不同,空間上卻塑造趣味感,對於探討吳厝歷史背景具有重要的價值。 吳厝為清代中路、阿蓮地區聚落發展的重要見證,具有鄉土史研究價值。
  •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1.木雕細緻,惟已見風化現象,企待進行維護。 2.前落後檐牆傾斜嚴重,壁體損毀,企待進行緊急加固工程。
  • 使用情形
    建築本體現況及使用狀況:除左外護龍尚有人居住外,其餘皆已空置,惟大廳仍維持祭祖功能;前落後檐牆傾斜嚴重,壁體損毀。
  • 所有權屬
    身分
    名稱
    土地所有人
    吳明舜
    土地所有人
    吳豐隆
    土地所有人
    吳正吉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高雄市苓雅區五福一路67號
  •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中心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7)222-5136分機8725
  • 主管機關名稱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 所屬主管機關
    高雄市政府
  • 室內特徵
    建築為地上1層,兩落雙護龍,採用土埆牆、斗砌磚牆及穿斗式混和構造,坐西朝東偏南2度,朝大岡山,前後落原為翹脊,後落現改為馬背,山牆歸帶為曲線,門廳與大廳正面壁均為三關六扇門,門板裝飾琴棋書畫等圖畫,木雕細緻,門上置以避邪物「劍獅」。 日本時代增建第二落右廂房磚拱構造,施作精美,形式與工法雖與原有不同,空間上卻塑造趣味感,對於探討吳厝歷史背景具有重要的價值。
  • 是否收費
  • 是否開放
  • 評定基準
    具歷史文化價值者/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
  •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大小段
    地號
    1
    高雄市
    阿蓮區
    中路段
    175-1
  • 緯度
    22.8948995573536
  • 經度
    120.296558328292
  • 法令依據
    <<歷史建築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2條第1項第1、2、3款
  •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中路萬福宮「中路村沿革」
  • 指定(登錄)理由
    1.為清代中路、阿蓮地區聚落發展的重要見證,具鄉土史研究價值。 2.木造門、窗櫺及磚雕、石雕精美,且仍大致維持原樣,深具傳統建築工藝價值。 3.日治時期增建的第二進右廂房二層磚拱構造,施作精美,形式及構法雖與原有不同,空間上卻塑造趣味感;另本增建部分為整座吳厝營建史之一部分,對於探討吳厝歷史背景具重要價值。
  • 網站名稱
    阿蓮中路古厝相關網頁
  • 開放時間
    本文化資產為私人古厝,不開放參觀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