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na kaviyangan vincikan a valji( 佳平板雕)

1.完成年代與沿革簡述 本古物1案共計3件:分別為1件「na kaviyangan vincikan a valji(佳平板雕)」及2件「kula na vincikan(板雕腳座)」。 na kaviyangan vincikan a valji(佳平板雕)為泰武鄉佳興村的木雕工藝師沈秋大於1972至1975年間所雕刻。板雕木材原為來義鄉文樂部落的先人在百年前納貢給佳平部落Zingerur家族傳統領袖的貢品,爾後透過Zingerur家族族人的委託,請木雕工藝師沈秋大進行雕刻,雕刻內容充分展現排灣族傳統部落重要的歷史與文化。kula na vincikan(板雕腳座)則為沈秋大之子沈萬順的木雕作品,放置在na kaviyangan vincikan a valji(佳平板雕)下方。 2.與文物相關的重要人物 3.古物尺寸(長、寬、高等)與材質 na kaviyangan vincikan a valji(佳平板雕)長為152公分、寬為8.6公分、高為204.4公分,材質為紅檜。2個kula na vincikan(板雕腳座)尺寸分別為長75.5公分、寬33公分、高40.8公分;長76.2公分、寬38.6公分、高40.8公分,材質為木材。 4.外觀特徵描述 na kaviyangan vincikan a valji(佳平板雕)採半立體雕刻方式,作品依題材類別可分為5層。雕刻內容第一層為佳平部落遷村史;第二層是部落傳統領袖嫁女兒習俗;第三層為佳平部落族人在部落傳統領袖家屋前聚會的情形;第四層是生活習俗,包含排灣族男士打獵、獵物共享的景象;第五層則是展現居住在文樂部落的族人扛著這塊木板,去到佳平部落獻給部落傳統領袖的行進過程,期間有許多不同部落的族人也加入送禮與護衛的隊伍行列。 kula na vincikan(板雕腳座)上雕刻1組男士及女士面容及排灣族原住民頭飾,兩側再以象徵部落傳統領袖家族的百步蛇紋陶壺進行雕刻裝飾;底座上、下兩側則以百步蛇紋作為收邊裝飾。雕刻技巧及上色習慣承襲其父沈秋大的風格,以木頭原色為基底色彩,再施以黃、紅、白、黑等色漆來進行點綴。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屏東縣
    泰武鄉
  • 數量
    3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屏府文保字第10830514100號
    2019-11-22 17:23:29.691
  • 級別名稱
    一般古物
  • 種類
    種類代碼
    G2


    種類名稱
    生活及儀禮器物


    種類子類別代碼
    G2.1


    總類子類別名稱
    信仰及儀禮器物


  • 年代
    1972~1975年間
  • 作者
    沈秋大、沈萬順
  • 材質
    紅檜.背面悶榫材質:柳安
  • 尺寸
    長:152cm 寬:8.6cm,高:204.4
  • 保存環境
    庫房或展覽空間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屏東縣屏東市瑞中街15號
  • 主管機關單位
    屏東縣文化資產保所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8-7227001
  • 主管機關名稱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 所屬主管機關
    屏東縣政府
  • 評定基準
    具有地方或族群之風俗、記憶及傳說、信仰、傳統技術、藝能或生活文化特色/有地方重要人物或歷史事件之深厚淵源者/能反映政治、經濟、社會、人文、藝術、科學等歷史變遷或時代特色者/具有藝術造詣或科學成就/數量稀少者/對地方或族群知識、技術或流派發展具影響或意義
  • 保管單位
    保管單位名稱
    泰武鄉公所圖書館


  • 古物所在地
    所在地名稱
    泰武鄉公所圖書館


    保存空間地址
    屏東縣泰武鄉169號


    保存空間屬性
    博物館、圖書館


    保存空間文資身分
    無文資身分


  • 法令依據
    《古物分級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2、4、5款」暨《原住民族文化資產處理辦法》第10條第一項
  • 古物出處/出處或來源
    採集
  • 出處或來源說明
    時間:1999.5.20 購藏(徵集)對象:沈秋大
  • 指定(登錄)理由
    (一) 具有地方或族群之風俗、記憶及傳說、信仰、傳統技術、 藝能或生活文化特色並表現原住民族歷史重要或具代表性 之文化意義:雕刻內容展現傳統排灣族部落重要歷史文化 ,雕刻內容第一層是佳平部落遷村史,第二層是頭目嫁女 兒習俗誌,第三層是佳平族人聚會為頭目屋前情形,第四 層是生活習俗,包含排灣族男士打獵、獵物共享的景象, 第五層則是族人出殯儀式,將舊有木料給予新生命的詮釋 ,板雕表現原住民族土地的重要關聯性。 (二)具有地方重要人物或歷史事件之深厚淵源者並表現原住民 族土地的重要關聯性:紅檜木木板源自屏東縣來義鄉文樂 部落親屬貢獻(sinipakavulj)給佳平頭目zingrur家,約在西元 1965年將板材載運至泰武鄉佳興部落,見證當時排灣族尚 有階級饋贈之文化特色,頭目家系及木雕工藝聯結之共作。 (三)能反映政治、經濟、社會、人文、藝術、科學等歷史變遷 或時代特色及表現特定原住民族、部落或其他傳統組織之 文化顯著性:雕刻內容說明排灣階層制度與部落文 化之想 像,為部落遷徙、婚禮、狩獵、納貢床板紀錄等展呈現傳 統排灣族部落重要歷史文化與排灣族生活特性,極具特色。 (四)具有藝術造詣或科學成就,及表現世代相傳的歷史性:泰 武鄉佳平村為縣內雕刻工藝興盛,著名雕刻家輩出,佳平 板雕由泰武鄉佳興部落重要著名木雕師沈秋大之大型且完 整作品,文史脈絡明確並具藝術特色。kula na vincikan (板 雕腳座)為沈秋大之子沈萬順之木雕作品,放至佳平板雕下 方,雕刻各1座男士及女士面容,雕刻排灣族原住民頭飾, 並雕刻2支蛇紋於陶壺上,雕刻技巧及上色習慣承襲其父沈 秋大的風格。 (五)數量稀少者:木板西元1970年由雕刻大師沈秋大雕刻,而 沈秋大為排灣族相當著名的雕刻大師,為沈秋大傳世之完 整且僅1件大型藝術板雕作品。 (六)對地方或族群知識、技術或流派發展具影響或意義:從板 雕作品了解部落的生活情形,得知打獵情形、慶功歡唱或 傳統服飾等,更可知道對於階級制度的重視,沈秋大雕刻 出部落中的生活點滴,留下一個珍貴的歷史圖像。 (七)符合「古物分級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2、4、5款 」暨「原住民族文化資產處理辦法第10條第一項」之基準。
  • 代表圖像來源
    泰武鄉公所圖書館
  • 典藏或財產編號
  • 保存現狀
    1.古物保存位置 2.保存狀況 「na kaviyangan vincikan a valji(佳平板雕)」碑目前存放於泰武鄉公所圖書館,保存良好。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