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細木作

乾隆49年(西元1784年)鹿港正式與中國泉州蚶江對渡後,便逐漸成為臺灣中部登陸經營墾殖的據點,定居鹿港從事貿易的移民逐漸增加,繁榮的貿易帶動鹿港寺廟文化的發揚。寺廟建築受到了重視,龍山寺、文武廟等聘請泉州匠師來臺建廟,帶動雕刻與彩繪技藝的興起。清道光年間,鹿港龍山寺重修,木藝大師李克鳩應邀自中國福建永春渡海來臺,參與修建,逐定居鹿港。越來越多的「唐山師父」來鹿港開業授徒,大小木作、細木作、鑿花、粧佛等成為新興的技藝與行業,繼「唐山師父」之後,「鹿港師父」的技術也聲名遠播。 「鹿港師父」技能係源自中國閩南一帶,自明末清初以泉州移民為主之鹿港地區形成具有泉州工藝特色。2004年《鹿港研究論文集-李昭容(鹿港木作家具業的歷史考察)》載:「日治時期,鹿港家具業開始有『頂角吳隨意,下角蔡義和』之稱。」據說:「吳隨意家具店」全盛時期有百餘師徒,而陸續從吳隨意出師的約有三、四百人。「買家具到鹿港,到鹿港買家具」印證鹿港深厚的傳統木工藝基礎廣為人知。民國57年(西元1968年)日本商人引進井波雕,教導鹿港師傅製作家具附件欄間,價格好,很多工廠皆以生產外銷日本的欄間為主,從事日本欄間雕刻更是當時鹿港地區的熱門行業,一輩子辛苦種田、討海、曬鹽的父母有感於「一技在身」的重要,鼓勵國校畢業的孩子去工廠「學師仔」昔日的「欄仔堵」雕刻功夫,也培養了很多雕刻人才。這些人在欄間雕刻走下坡後,有的仍繼續在木藝工廠做窗花雕刻,有的轉向神像雕刻、家具製作,或漸漸轉向個人藝術創作發展。 民國69年(西元1980年)左右,臺灣吹起古家具流行風,開始有人把家中老家具送到鹿港修理,木藝師傅從舊家具修護經驗中,熟識不同年代,不同地方作品之差異,看多,也體會多,故能隨心所欲發揮,結合傳統技藝再創作符合現代人使用需求的家具。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彰化縣
    鹿港鎮
    彰化縣鹿港鎮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授文演字第1070432240號
    2018-12-14 00:00:00.0
    登錄王肇鉌為細木作保存者
    指定/登錄
    府授文演字第1070432240A號
    2018-12-14 18:39:16.856
    登錄王肇楠為細木作保存者
  • 級別名稱
    傳統工藝
  • 種類
    種類代碼
    E1.6


    種類名稱
    木作


  • 所屬族群
    類別名稱
    漢民族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彰化縣彰化市平和七街66號
  • 主管機關單位
    彰化縣文化局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7510709
  • 主管機關名稱
    彰化縣政府
  • 所屬主管機關
    彰化縣政府
  • 評定基準
    具有藝術價值/具時代或流派特色/顯著反映族群或地方之審美觀/顯著反映族群或地方之生活特色並具代表性
  •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91條第1項、<<傳統工藝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5條、第6條(民國107年版)
  • 保存者/保存團體
    王肇楠、王肇鉌
  • 指定(登錄)理由
    本案傳統工藝具可追溯歷史脈絡、顯現持續累積與發展之軌跡並具藝術價值與時代或流派特色,且顯著反映族群或地方審美觀、生活特色之代表性: 1.細木作家具作品具有高度技藝,鑲嵌之技術精巧,呈現優雅韻致的古風,極具藝術價值,符合「傳統工藝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款「具有藝術價值」之登錄基準。 2.細木作工藝與鹿港早期移民之生活息息相關反映地方之生活特色,泉州工藝具流派技藝特色獨樹一格,符合「傳統工藝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2、3、4款「具時代或流派特色」、「顯著反映族群或地方之審美觀」、「顯著反映族群或地方之生活特色並具代表性」之登錄基準。
  • 代表圖像來源
    彰化縣文化局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