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纏花

纏花是一種結合了剪紙、編織和刺繡的工藝技術,其起源和發展,官方史料上並無相關記載,從部分地方志、民俗文化相關研究與耆老的口述,大致可以推論臺灣最晚在清領時期就已經有了纏花工藝,屬於一般的、地區性的民間工藝。 臺灣地區大多為中國福建漳州、泉州移民,自然也承襲了福建地方的風俗和生活習慣,日前廈門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普查工作中發現,閩南婦女自古以來頭上插的春花(象徵花)產地在翔安洪厝,而目前廈門仍有纏花工藝的產業存在。 早期的臺灣婦女,將纏花製作視為閒暇之餘的手工藝創作,手巧者甚至拿到市集販售,作為一種貼補家用的副業,但為了降低市場競爭,製作手法皆以家族承傳,技巧並不外傳。到了民國時期,纏花已經非常盛行,除了是婦女在婚嫁場合中必備的的飾品,也用於日常中的妝扮及廳堂中的擺設。 纏花在臺灣主要分為閩南纏花(春仔花)及客家纏花兩大類,由於地域性的不同,各地又各自發展出屬於自己的特色。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彰化縣
    鹿港鎮
    鹿港鎮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授文演號第1050246512A號
    2016-08-02 00:00:00.0
    登錄謝雅秀為保存者
    變更/修正
    府授文演字第1070431225號
    2018-12-10 14:18:38.826
    重新登錄文資類別
  • 級別名稱
    傳統工藝
  • 種類
    種類代碼
    E1.99


    種類名稱
    其他


    其他說明
    纏花


  • 所屬族群
    類別名稱
    漢民族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彰化縣彰化市平和七街66號
  • 主管機關單位
    彰化縣文化局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7510709
  • 主管機關名稱
    彰化縣政府
  • 所屬主管機關
    彰化縣政府
  • 評定基準
    藝術性:具有藝術價值者/特殊性:構成傳統藝術之特殊藝能表現,其技法優秀者/地方性:傳統藝術領域有價值與地位,並具有地方色彩或流派特色顯著者
  •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11條、<<行政程序法>>第122條(民國107年版)
  • 保存者/保存團體
    謝雅秀
  • 指定(登錄)理由
    1.纏花結合禮儀、剪紙、纒線等藝術技藝,在不同節慶風俗裡一中各有不同用法與涵義,具傳統性。纏、繞、捻、盤、綁技法出神入化,手工細膩,花形優美,具藝術性。 2.繼承家族長輩的傳統技法,且自我創新,並建立纏花藝術之工序紀錄。 3.鹿港地區纏花工藝源自地方婚俗,謝老師的纏花具有地方流派特色。 4.保存者長期精研,技藝純熟,已達完善之境界,紮實體現纏花傳統技藝藝術。
  • 代表圖像來源
    彰化縣文化局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