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偶頭製作

據江武昌《臺灣布袋戲概說》引唐代《拾遺錄》考述,早在中國唐、宋時代便已有布袋木偶戲的出現,其演出型式與衣著較為簡略,尚未發展成為重要的表演藝術,至明末清初始臻成熟,而成為泉州一帶普及而重要的表演方式。臺灣布袋戲基本上是流行於閩南語系福佬人的表演藝術,源自閩南的漳州、泉州和部份潮州地區這三個地區。 木偶雕刻這項技藝的起源甚早,從先秦時期至今已有2200年的歷史。明代掌中戲的演出,促使木偶雕刻的興盛:先民移民來臺,木偶雕刻技藝隨之傳入:布袋戲以戲偶作為表演的載體,名家雕刻的「布袋戲仔」唯妙唯肖,極富藝術價值。 中日戰爭時中國福建戲偶禁運,促成臺灣本地開始自行製造木偶。戰後,布袋戲進入戲院,戲偶型體開始加大,雕功考究,設計可活動的五官,眼睛會動,嘴巴能開口吐舌,栩栩如生。民國59年代(西元1970年)坊間開始有以木屑與黏膠壓鑄合成的戲偶,可大量生產,但在藝術上不同於木偶雕刻作品。 早期臺灣的布袋戲偶主要來自泉州,以江加走的「花園頭」為代表,泉州戲偶輸入中斷後,彰化徐析森率先以「花園頭」作為藍本,開啟本土製造的「阿森頭」其後成為同業學習的範本。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彰化縣
    彰化市
    彰化市
    2
    彰化縣
    員林市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授文演字第1050246512號
    2016-08-02 15:54:16.593
    登錄徐柄垣為偶頭製作保存者
    變更/修正
    府授文演字第1070431225號
    2018-12-10 14:22:15.469
    重新登錄文資類別
    指定/登錄
    府授文戲字第1110246685A號
    2022-07-06 15:06:15.221
    登錄許金棒為偶頭製作保存者
  • 級別名稱
    傳統工藝
  • 種類
    種類代碼
    E1.6


    種類名稱
    木作


  • 所屬族群
    類別名稱
    漢民族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彰化縣彰化市平和七街66號
  • 主管機關單位
    彰化縣文化局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7510709
  • 主管機關名稱
    彰化縣政府
  • 所屬主管機關
    彰化縣政府
  • 評定基準
    藝術性:具有藝術價值者/特殊性:構成傳統藝術之特殊藝能表現,其技法優秀者/地方性:傳統藝術領域有價值與地位,並具有地方色彩或流派特色顯著者
  •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11條、<<行政程序法>>第122條(民國107年版)
  • 保存者/保存團體
    徐柄垣(歿)、許金棒
  • 指定(登錄)理由
    1.臺灣布袋戲係福佬人早期之重要表演,徐老師所雕之偶頭包含傳統及金光戲戲偶,無論在頭部造型、臉部表情等方面呈現,具藝術性。 2.徐老師繼承父親之偶頭製作技藝,能雕偶、粉面、作鬚髮,構成傳統藝術之特殊表現。 3.承襲父親徐析森之藝,自16歲起正式學藝,技藝精湛,歷史悠久,具有地方流派之特色。 4.徐老師之偶頭製作能體現此項傳統藝術之精采,其子以傳襲衣缽,具保存該項傳統藝術。
  • 代表圖像來源
    彰化縣文化局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