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西螺福興宮鎮殿觀音佛祖暨脇侍善才蓮女

鎮殿觀音佛祖為木雕硬身神像,皮面於施作粉線盤飾表現髮絲與瓔珞,袍服施作安金,身體與岩座等處髹漆。顏面表現臉型輪廓橢圓,髮梳高髻,顏面表現雙目半睜,作垂視貌,山根塌、鼻樑短,頦肌收縮凸起。姿態為頭部向前,左手持著經卷倚著石塊,右手置於右膝上,側身坐在岩座上,右腿屈膝,左腿屈膝內伸。頂戴化佛冠,髮髻披衣巾,身著開襟袍服,頸部佩戴瓔珞,跣足,衣褶的線條表現流暢。岩座雕刻許多的窩孔表現岩石紋理,岩座上的石柱立著一隻鸚鵡。 鎮殿善才為木雕硬身神像,皮面於袍服施作安金,身體與岩座等處髹漆。顏面表現臉型輪廓橢圓,頭部扭轉向右,頭頂梳ㄚ髻,雙目半睜,作仰視貌,嘴微開,頦肌凸起,兩頰豐腴。姿態為頭部微側向右,雙手虛心合掌置於左胸前,雙腳併攏站在岩座上。身著右衽窄袖衣,腰繫布帶,布帶於腹前打結,帶頭垂於下襬,下半身著長褲,雙手手臂披著帔帛,帔帛順著手臂向上環繞在善才的頭上,帔帛的布頭向下垂至腳旁,跣足。岩座雕刻許多的窩孔表現岩石紋理。 鎮殿蓮女為木雕硬身神像,皮面於僧袍施作粉線盤飾與安金,身體與岩座等處髹漆。顏面表現臉型輪廓橢圓,長髮在腦後綁雙髻,雙目半睜,眼神向前凝視,雙唇緊閉,頦肌凸起。姿態為頭部向前,雙手高舉捧珠,雙腳併攏站在岩座上。身著盤領寬袖衣,雙肩披著雲肩,雙手手掌藏於布巾內,下半身著長裙,衣服表現出流暢的衣褶線條,雙手手臂披著帔帛,帔帛順著手臂向上環繞在龍女的頭上,帔帛的布頭向下垂至腳旁,雙腳穿著弓鞋。岩座雕刻許多的窩孔表現岩石紋理。 西螺福興宮鎮殿觀音佛祖、善才、蓮女的入神,是在神像細胚完成後,於入神孔中裝填入神物,經由粧佛可以使神像表面不留下入神孔痕跡,透過X光片在善才與蓮女可見明顯物件,研判入神物有剪刀、鏡,同在入神孔中的殘片推測是鳥骨與穀物,而觀音佛祖受限於影像而無法判斷入神物,善才、蓮女於入神時放入剪刀,應是現今臺灣寺廟中入神物最特殊的一例。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雲林縣
    西螺鎮
    延平路180號
  • 數量
    3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文資二字第1083811549B號
    2019-10-15 00:00:00.0
  • 級別名稱
    一般古物
  • 種類
    種類代碼
    G2


    種類名稱
    生活及儀禮器物


    種類子類別代碼
    G2.1


    總類子類別名稱
    信仰及儀禮器物


  • 年代
    不詳
  • 材質
    木質
  • 尺寸
    1.蓮女:長100公分、深43.5公分,座高21公分。 2.鎮殿觀音:長132公分、深66公分、座高46公分。 3.善才:長97公分、深43.5公分、座高21公分。
  • 保存環境
    半開放空間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640雲林縣斗六市大學路三段310號
  •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觀光處-文化資產科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5-5523156
  • 主管機關名稱
    雲林縣政府
  • 所屬主管機關
    雲林縣政府
  • 評定基準
    具有地方或族群之風俗、記憶及傳說、信仰、傳統技術、藝能或生活文化特色/有地方重要人物或歷史事件之深厚淵源者/能反映政治、經濟、社會、人文、藝術、科學等歷史變遷或時代特色者/具有藝術造詣或科學成就/數量稀少者/對地方或族群知識、技術或流派發展具影響或意義
  • 保管單位
    保管單位名稱
    財團法人西螺福興宮


  • 古物所在地
    所在地名稱
    財團法人西螺福興宮


    保存空間地址
    648雲林縣西螺鎮延平路180號


    保存空間屬性
    寺廟


    保存空間文資身分
    無文資身分


  • 法令依據
    <<古物分級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2、3、4、5、6款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67條
  • 古物出處/出處或來源
    既存(繼承)
  • 出處或來源說明
    清代-西螺
  • 指定(登錄)理由
    1.屬清領時期文物,雕刻技巧具時代意義。 2.保存完整,粧佛工藝水準高。 3.與西螺的政治經濟發展及情況相關,十分具代表性。
  • 代表圖像來源
    西螺福興宮
  • 典藏或財產編號
  • 保存現狀
    鎮殿觀音佛祖,主體結構皆穩固,觀音後方大鵬鳥棲息奇石為木基底,以方形榫接固定於木台座上,奇石榫接上方有釘子凸出於彩繪層,面向觀音左下角彩繪層遺失,可發現木基底為闊葉樹纖維,漆層下方無包覆紙張或布纖維。 鎮殿觀音繪層劣化狀況,主要為煙燻,煙燻使臉部顏色出現暗褐色與點狀油斑,造像朝上區域,煙燻嚴重已經遮蔽原有貼金色澤,由造像胸前貼金紋飾佐證。煙燻位於面朝上區域,容易與落塵沾附,出現灰褐色污漬,嚴重的煙燻區域,當黏著力大於彩繪層附著力時,就會產生起甲現象,出現於觀音大鵬鳥頭頂。 善才及蓮女兩尊侍童,木結構皆穩固,飄帶與髮髻接觸區域皆有裂痕。童子因與鎮殿觀音擺放一起,因此彩繪層劣化狀況與鎮殿觀音相同,主要為煙燻,煙燻使臉部顏色出現暗褐色與點狀油斑,煙燻嚴重已經遮蔽原有彩繪層,而局部區域表面煙燻污漬出現光澤,由可發現頭髮上方有煙燻光澤,髮線上方則無光澤;嚴重的煙燻區域,當黏著力大於彩繪層附著力時,就會產生起甲現象,以龍女較嚴重,起甲區域出現下方白色打底層,位於龍女頭頂、肩膀、肩旁飄帶與水袖上方。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