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澎湖天后宮-馬公要港部製銅鐘

鑄造日式銅鐘,器表有綠鏽,頂鈕飾以蒲牢,鐘身縱分四等,橫三分;頂格各飾十六圓鈕,中格陽文題字「天后宮」,最後格落款題:「奉納」、「大正十二年四月吉旦/馬公工作部有志者一同」;底僅見弦紋飾。 鐘錘,長柱狀木質,錘處直徑較寬,全件有四處減地環狀溝,作掛繩固定,固定處有金屬環狀鎖片,惟一處僅有溝而無掛繩。於三處掛繩分別繫於樑上及柱上,掛繩應惟近代重修後所替換之不鏽鋼索,近錘處另有環狀鎖片。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澎湖縣
    馬公市
    中央里正義街1號
  • 數量
    2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授文博字第1093700629號
    2020-03-03 10:08:08.423
    變更/修正
    府授文博字第10900331492號
    2020-06-03 17:03:45.754
    修正本縣一般古物「澎湖天后宮-大正十二年款日式梵鐘」指定名稱為「澎湖天后宮-馬公要港部製銅鐘」。
  • 級別名稱
    一般古物
  • 種類
    種類代碼
    G2


    種類名稱
    生活及儀禮器物


    種類子類別代碼
    G2.1


    總類子類別名稱
    信仰及儀禮器物


  • 年代
    大正十二年四月
  • 材質
  • 尺寸
    鐘徑約100高約140;鐘錘約230(公分)
  • 保存環境
    半開放空間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澎湖縣馬公市新生路327號
  • 主管機關單位
    博物館科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6-9210405轉6409
  • 主管機關名稱
    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 所屬主管機關
    澎湖縣政府
  • 評定基準
    能反映政治、經濟、社會、人文、藝術、科學等歷史變遷或時代特色者/具有藝術造詣或科學成就
  • 保管單位
    保管單位名稱
    澎湖天后宮


  • 古物所在地
    所在地名稱
    澎湖天后宮


    保存空間地址
    澎湖縣馬公市中央里正義街1號


    保存空間屬性
    寺廟


    保存空間文資身分
    古蹟


  • 法令依據
    <<古物分級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3、4款
  • 備註
    黃有興對於日治時期澎湖馬公要港部馬公工作部之研究,除要港部的概要歷史,更進行多達80位從業人員之口述歷史,為相當重要之歷史材料。馬公要港部於1901(明治34)年7月2日敕令百四十號裁可成立。1908(明治41)年設置修理工場,1923(大正12)年實施新要港部令,除軍職外,下各部有港務部、軍需部、工作部、病院等。
  • 古物出處/出處或來源
    受贈
  • 出處或來源說明
    時間:大正十二年四月吉旦/捐贈者:馬公工作部有志者
  • 指定(登錄)理由
    1、能反映政治、經濟、社會、人文、科學等歷史變遷或時代特色者:此鐘為大正12年(1923)馬公工作部所奉獻。明治34年(1901)馬公要港部敕令成立,並於大正12年(1923)實施新要港部令,除軍職外,設有港務部、軍需部、工作部、病院等,其中工作部為馬公要港部編制最大的單位﹔下轄行政單位、造船科、造機科、造兵科等;造機科下有模型、鑄造、煉鐵、機械、製罐等工場。因此工作部不僅有金屬鑄造技術,也有相關設備,待遇甚佳,從業人員自日治時期乃至戰後都有不錯的收入,而且培養許多澎湖人從事機械、造船、修船、運輸、電器等行業。本鐘捐贈年款與工作部成立為同年,配合新廟體的重建,特別鑄鐘獻贈,有歷史和當時族群生活紀錄的多重意義。 2、有藝術造詣或科學成就:雕鑄精細,具地方鑄銅工藝技術表現。
  • 代表圖像來源
    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 典藏或財產編號
    STG00646-P-106-0047
  • 保存現狀
    於育麟宮前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