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金沙戲院

金沙戲院啟建於民國52年(1963)11月,為金沙鎮社教推行委員會負責籌建事宜,由陸軍部隊興工協建。民國53年(1964)3月20日正式落成、開幕,為一鋼筋混凝土造且可容納六百多席觀眾之電影院,提供金門戰地政務時期軍民生活娛樂之場域。 戲院籌建之初,以「金沙鎮社會教育中心」為號召,由金沙鎮公所與在地仕紳共同組成社教推行委員會,同時一併規劃興建周邊新市街。電影院建築經費即由向新街屋主籌資而來,故形成官方16股、民間64股之合股型態,為金門首間公私合股興建之電影院。正立面由時任縣長王玉白將軍題書之「金沙戲院」四字招牌,及具有黨徽象徵之山頭,則可視為軍民合作之見證。 民國53年(1964),周邊與戲院同期規劃的街屋(復興街、博愛街),以整齊劃一之現代街道落成於沙美傳統聚落東側,刻劃出煥然一新的市鎮風貌。特別是矗立於市街視覺消點之金沙戲院,落成之初以簡潔之線條、新穎的鋼筋混凝土構材、大跨度空間,詮釋當代對現代化之追求。此外,其構造、形制及外觀特色,透露出在冷戰及美援之歷史脈絡下,受現代建築主義風格之影響,且反映金門當代建材、構法的現代化,具地區建築史上之價值。而二樓放映室中現存之兩臺炭精棒放映機,亦含有時代意義,值得妥善保存、維護。 坐落於沙美商圈中軸線上的金沙戲院,自民國53年至78年(1964-1989)之營運期間,除作為社教育樂場所,承載當地商民與軍人之互動回憶,亦肩負起振興市鎮經濟繁榮之核心角色,成為使人潮駐足、與街區互動之重要地標。直至今日金沙戲院亦為沙美重要入口意象,其立面外觀足以做為戰地政務時期娛樂之時代表徵,且見證地方商圈發展歷史。 金沙戲院自民國78年(1989)停業後,受消費族群銳減等因素影響,成為閒置空間直至今日。金門縣政府自民國104年(2015)10月起,與金沙戲院董事會就金沙戲院空間開發利用進行研商,協議將金沙戲院土地所有權轉售縣府價購,在以「開發為前提」共識之下,定著土地於民國105年(2016)1月變更為第二種商業區,並於民國105年底(2016)將土地所有權移轉於金門縣政府。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金門縣
    金沙鎮
    復興街與中興街交會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文資字第1090018181號
    2020-03-03 20:07:13.799
    變更/修正
    府文資字地1100090990號
    2021-11-03 00:00:00.0
  • 種類
    種類代碼
    A26


    種類名稱
    戲劇院


  • 現狀
    1. 建築構造現況尚可,二樓左側牆體窗戶周邊有45度角開裂情形。 2. 正立面磁磚局部膨鼓、剝落。 3. 多處門窗破損、佚失。二樓放映室內文物及機具存放空間雜亂,且窗戶破損,雨水易滲入。民國110年(2021)已將破損門窗暫以木板或鐵皮封堵。
  • 外觀特徵
    1. 金沙戲院位處復興街兩側毗鄰街屋之末端,正立面外觀及山牆形制,具沙美商圈入口意象,成為地標性建築,其核心位置具有使人潮駐足、與街區互動之重要功能。 2. 金沙戲院落成之初,其建築立面採大量垂直、水平線條及直角收邊,以簡潔的機能性元素進行外觀語彙處理。騎樓處RC柱梁框架採露明式設計、二樓正立面橫向之連續性帶狀開窗、短巧的屋頂出簷,加上藉由外推的二樓屋身與一樓騎樓式退縮空間,創造出輕盈的量體造型。 3. 民國50年代(1960s)於正立面頂部加建之短牆招牌,由時任縣長王玉白題書「金沙戲院」四字,為當時軍民合作之見證。而民國60年代(1970s)增建之山牆,採兩側彎弧、中央尖拱之造型,輔以兩端望柱作為視覺收尾,其曲型線條及色彩使戲院正立面呈現較柔和、折衷之樣式。而山牆裝飾之青天白日黨徽圖示,搭配紅色底塗設計,象徵著愛國精神,亦含有其時代寓意。
  •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建議整體性修復前,妥善保存放映室中重要文物(如放映機等),應適度清潔或整修一地保存,以免受建築現況不佳影響而損壞加劇。
  • 使用情形
    1. 民國78年(1989)因停業而閒置至今。 2. 民國106年(2017)曾因「廢墟青年」、金門大學建築學系等團體借用戲院空間,辦理畢業展覽等短期活動。 3. 整體空間由金門縣政府進行活化規畫中。歷史建築範圍由金門縣文化局管理及後續依文資法修復及再利用,後方非文資範圍由金門縣政府各單位規劃後續活化、開發方案。
  • 所有權屬
    身分
    名稱
    土地所有人
    金門縣
    土地所有人
    中華民國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金門縣金城鎮環島北路一段66號
  •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科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82-325643#812
  • 主管機關名稱
    金門縣文化局
  • 所屬主管機關
    金門縣政府
  • 室內特徵
    1. 戲院主結構採鋼筋混凝土柱梁系統,牆體以水泥空心磚砌築。整體空間中軸線上由入口起,分別為騎樓、二樓放映室、玄關、入口坡道、觀眾席區、銀幕舞臺區,及左右外部廊道、廁所、儲藏室等空間。騎樓與放映室至入口玄關樓層數為二層,前側階梯式觀眾席一層挑高至平屋頂。 2. 歷史建築本體範圍涵括正立面、騎樓及二樓放映室。騎樓為RC柱梁框架系統,正立面共五開間,以六根柱支承。中央開間寬度最大,中央兩側開間作為售票處寬度最小,最外兩側開間寬度次之。二樓共5隔間,中央為放映室、兩側為辦公室及中介通道空間。放映室地面架高,與觀眾席間牆面放映孔,屋頂則開設2處通氣孔,以因應放映機組等設置及工作需求。
  • 是否收費
  • 是否開放
  • 評定基準
    具地區性建造物類型之特色者
  •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大小段
    地號
    1
    金門縣
    金沙鎮
    汶沙測段
    260-1
    2
    金門縣
    金沙鎮
    汶沙測段
    260-3
    3
    金門縣
    金沙鎮
    汶沙測段
    260-4
    4
    金門縣
    金沙鎮
    汶沙測段
    298-8
    5
    金門縣
    金沙鎮
    汶沙測段
    298-9
  • 緯度
    24.488898
  • 經度
    118.413132
  • 法令依據
    《歷史建築紀念建築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2條第1項第3款
  •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1. 歷史建築清冊 2. 黃信穎主持,2021,《金門縣歷史建築金沙戲院修復及再利用計畫》,國立金門大學,金門縣文化局委託。
  • 指定(登錄)理由
    金沙戲院建於民國52年(1963年)11月2日,是戰地政務期間為了激勵軍民而生之文化建設,是該時期軍民生活娛樂場域,更是金門首間公私合股經營的戲院。 金沙戲院坐落於沙美商圈之核心區,為商圈中軸線上帶動地方繁榮之特殊地標建築,室內空間昔日以播放電影為主要機能。由原金沙鎮社會教育中心增建而成,正立面山牆採五彎弧構成,中央設置黨徽裝飾,構造具特色。另為符合金門戰地任務與戰備需求,戲院設有室外梯及周邊防空洞,富有因應其時代背景之特殊性,具地區性建造物類型之特色。目前一樓保有售票室,二樓播映室內尚保有兩台日本品牌Rola放映機,為現存罕見之碳精棒放映機,值得妥善保存、維護。 「金沙戲院」四字乃由時任縣長王玉白將軍題書,為當時軍官民合作之見證象徵,其歷史文化意義足以為時代表徵。戲院為戰地政務時期軍民娛樂生活的場域,其建築立面及其與街道的空間關係亦見證地區發展歷史,具特殊性。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