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盤山翁氏家廟

盤山翁氏家廟於清雍正8年(庚戌,1731)建於上盤西園玄帝廟(今廣濟廟)旁,清乾隆37年(壬辰,1772)遷至現址,清道光14年(甲午,1834)眾議重修,遂集資籌備,直至清同治元年(壬戌,1862)完竣。後於民國10至20年代間(1920-1930s)曾修繕,留下建築立面馬約利卡彩瓷及正廳地坪水泥壓花裝飾。目前所見拜廳及正廳木質彩繪亦多屬1930年代所作,展現早期匠師工藝技術。其中,正廳前四點金柱以「披麻捉灰」的工法製作,更為金門早期宗祠營造技術之特色。家廟中保存四方古匾,皆屬清代中晚期所製,為珍貴之文物。建築各項主要構造、工法與精美裝飾均屬1930年代或更早之原貌原物,在金門1990至今多數大幅度改修宗祠風潮下,其為金門極為罕見之孤例,極具稀少性、不易再現。 家廟祖龕祀奉翁氏開浯始祖康叟公妣,是為翁氏於浯江開拓發展史之見證,每年農曆九月初九康叟公忌辰於家廟舉行祭祖典禮,並於儀式後頒發獎學金,鼓勵子孫勤學,當晚亦於家廟內舉辦「食頭」宴,以凝聚親族。為金門盤山宗族與地方歷史發展、傳承之重要場所。建築具高度歷史、藝術價值。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金門縣
    金寧鄉
    頂堡101號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府文資字第1090018843號
    2020-03-05 19:26:25.086
  • 級別名稱
    縣(市)定古蹟
  • 種類
    種類代碼
    A1


    種類名稱
    祠堂


  • 現狀
    1.家廟內數件清代牌匾保存完整。 2.建築立面馬約利卡彩瓷及正廳地坪水泥壓花裝飾其狀況良好,僅有局部風化裂損情形。 3.正廳木棟架、祖龕等佈滿早期精緻之木雕裝飾與彩繪。因年久失修,部分木雕有開裂、局部斷裂情形;彩繪裝飾亦有多處剝落及風化損壞。 4.家廟前方有一照壁,留有軍管時期之泥塑標語。牆體曾多次損壞,表面有不同材料砂漿之修補痕跡。 5.棟架保存狀況尚屬完整,木構造多有受白蟻蛀蝕痕跡,並有遭蛀空及脆化情形。 6.拜廳左前簷柱上方斗栱脫開,又屋頂有裂損情形,拜廳簷柱及前點金柱上方棟架整體向前傾斜。
  • 外觀特徵
    建築坐東北向西南,古蹟本體為一落帶前亭、前埕及照壁。前亭為傳統閩南式雙坡屋架,筒瓦屋面翹脊,屋頂為三架樑,採硬山擱楹承重牆系統。屋脊有瓷磚與剪粘之裝飾,兩側翹脊各設一龍隱。 正身構造部分為十一架樑之硬山擱楹承重牆形式。屋面左右外側各有五壟筒瓦,中脊為翹脊,脊腹飾以剪黏,並設瓦當、滴水構造於簷口,且置龍隱於翹脊之上,面朝外部,喻子孫向外蓬勃發展之意。 建築正立面之榻受,下堵為花崗石封堵石砌,鏡面牆及轉角水車堵以馬約利卡彩磁裝飾。建築背立面上堵為磚砌、表層以水泥砂漿粉刷,下堵作亂石砌,混以花崗石塊、貓孔石等就地取材石料。
  •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1.應定期清理深井地坪、屋頂等植生問題,並持續追蹤是否有白蟻活動跡象。 2.左前點金柱向外傾斜,恐影響建築構造安全,應持續追蹤並視情況進行加固措施。
  • 使用情形
    由社團法人金門縣翁氏宗親會管理、使用,每年農曆九月初九(盤山開基祖康叟公忌辰)舉辦祭祖儀式。
  • 所有權屬
    身分
    名稱
    土地所有人
    社OOOOOOOOOOO
    土地所有人
    中華民國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金門縣金城鎮環島北路一段66號
  •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科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82-325643#813
  • 主管機關名稱
    金門縣文化局
  • 所屬主管機關
    金門縣政府
  • 室內特徵
    室內空間由外到內依序為榻受、前廊、深井、正廳、祖龕。正廳棟架、祖龕仍保有1930年代或更早且精緻的木雕與彩繪,展現早期匠師工藝技術。其內部掛有四方古匾,皆屬清代中晚期所製,為珍貴之文物。 正廳四點金柱間前後點金柱設有五彎連枋並為一斗三升造;左右為三通五瓜之疊斗式木棟架,並延伸出帶簷柱之步口一步架跨度的木構造。大通瓜筒雕以八仙題材,二通瓜筒則雕刻琴棋書畫為裝飾。正廳及步口插角以鰲魚、鳳及人物題材呈現,員光及束隨以花鳥走獸為題材,可見其吉祥寓意,匠藝精湛。 正廳前四點金柱以「披麻捉灰」的工法製作,為金門早期宗祠營造技術之特色。門廊及拜廳分別有方柱及六角石作簷柱。其中,六角檐柱刻有聯對「支分蘭水提刑後,派出桐城御史家」。 祖龕以「六桂堂」為堂號,前緣大楣下方人物擂金木雕以連環圖的方式敘事,祖龕精緻的透雕、傳統蠣殼灰彩繪、擂金彩繪與左右格扇精緻的格心木雕,呈現四季花卉、歲朝清供、螭龍團爐等題材,展現精湛工藝。
  • 評定基準
    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者
  •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大小段
    地號
    1
    金門縣
    金寧鄉
    盤山村段
    46
    2
    金門縣
    金寧鄉
    盤山村段
    42-2
    3
    金門縣
    金寧鄉
    盤山村段
    42-3
    4
    金門縣
    金寧鄉
    盤山村段
    42-4
    5
    金門縣
    金寧鄉
    盤山村段
    42-5
  • 緯度
    24.447397
  • 經度
    118.338608
  • 法令依據
    <<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款
  • 指定(登錄)理由
    依據文獻記載,盤山翁氏家廟於1772年(乾隆37年)遷至現址,距今已近250年。後於1834-1862年間(道光14年至同治元年間)進行重修,歷時近30年。其後至今雖經歷次修建及國軍佔用,家廟之建築構造尚稱完整。目前所留木棟架及精緻的雕刻、馬約利卡彩磁,保有金門1930年代僑匯時期建築風格,及早期木雕原物,並仍維持古樸風貌,為金門少數主體仍留存1930年代未曾更換原物之宗祠,具高度歷史意義。家廟中保存四方清代古匾,為珍貴之文物。家廟祖龕祀奉翁氏開浯始祖康叟公妣,見證金門翁氏宗族於浯江之開拓發展史。 家廟之步口及正廳、祖龕仍保有1930年代或更早且精緻的木雕構件及彩繪,以花鳥、人物為題材,展現當代匠師工藝技術。棟架上之彩繪裝飾雖已起甲、剝落,仍可依其構圖、色彩,推測其原貌。家廟之建築裝飾多選擇富有吉祥寓意或教忠教孝之題材,不但具有藝術價值,亦兼具祈福及教育子孫之用意。 盤山翁氏家廟於20世紀曾於1930年代及1981年重修,正立面加設馬約利卡彩磁等僑匯時期建材,表現出1930年代金門僑匯時期建築裝飾特色,並保有該時期或更早之前之木構造、雕刻等木作。1981年重修時,僅修復屋頂及部分裝飾,如運用當代素色磁磚模仿斗仔砌之組砌方式,呈現該年代所採用之現代裝飾與工法。本家廟歷經兩次大幅度修復,呈現不同時代之營造歷程與新舊建材之融合,具特殊性。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