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清乾隆陳祖章雕橄欖核舟

此件以橄欖核雕製蓬船,竹編蓬頂的船艙兩側,有可開闔的推窗,船上有船夫、童僕及船客共八人,艙中具桌椅,並陳列杯盤菜肴。船底以行書刻蘇軾〈後赤壁賦〉全文三百餘字,有清宮造辦處著名牙匠陳祖章乾隆二年(1737)的刻款。他將千古傳誦的東坡遊赤壁故事,藉由微小核舟中的人物情態、空間配置與細節刻劃,點出月夜泛舟的意象。

基本資訊

  • 現況地址
    項次
    縣市
    鄉鎮市區
    地址
    1
    臺北市
    士林區
    至善路二段221號
  • 數量
    1
  • 公告
    類別
    公告文號
    公告日期
    備註
    指定/登錄
    中華民國108年12月24日文授資局物字第10830139531號
    2019-12-24 10:34:27.69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種類
    種類代碼
    G2


    種類名稱
    生活及儀禮器物


    種類子類別代碼
    G2.2


    總類子類別名稱
    生活器物


  • 年代
    清 乾隆二年
  • 作者
    陳祖章
  • 材質
    橄欖核
  • 尺寸
    縱1.4、 橫3.4、高1.6 公分
  • 保存環境
    庫房或展覽空間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22177777
  • 主管機關名稱
    文化部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評定基準
    具有重要藝術造詣或科學成就/數量特別稀少或具完整性保存意義者
  • 保管單位
    保管單位名稱
    國立故宮博物院


  • 古物所在地
    所在地名稱
    國立故宮博物院


    保存空間地址
    11143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保存空間屬性
    博物館、圖書館


    保存空間文資身分
    歷史建築


  • 法令依據
    <<古物分級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第4、5款
  • 古物出處/出處或來源
    既存(繼承)
  • 出處或來源說明
    清乾隆二年
  • 指定(登錄)理由
    此件核舟雕刻細膩與牙雕相彷彿,高1.6 公分,長3.4 公分,僅方寸,艙中具桌椅,並陳列杯盤菜肴,設備齊全。小窗鏤空,可開闔。舟上人物有八人,為東坡遊赤壁故事。卻具備豐富的視覺層次。雕工在微小空間內,巧妙安排虛實動靜。舟底刻〈後赤壁賦〉全文三百餘字,字跡不甚工,但細密井然,有「乾隆丁巳五月臣陳祖章製」款。陳祖章為廣東人,雍正七年(1729)入宮中造辦處為牙匠,乾隆二年(1737)起支領最高工銀,精擅於象牙雕刻。 果核微雕是明代盛行於江南地區的民間工藝,取日常食用或藥用果物之硬核為材料,取其質地堅韌,紋理細緻以及自然形狀加以運用,結合立體、圓雕、浮雕、透雕等技法。以詩文或人物故實構思造境作品的出現與風行,顯示明代中晚期以來,文人品味對於民間工藝影響之深廣。 此作顯示乾隆時期造辦處內有來自廣東的工藝技術,同時也反應南方工藝傳統對於皇室品味的影響,為乾隆宮廷內「蘇州樣,廣州匠」的實例。且反映出由晚明官民競技,過渡到清代盛世工藝,其間南方工藝傳統對於皇室品味的影響,以及工匠制度的沿承與變革。此件雕橄欖核舟原貯存於清宮養心殿一長方百什件中,民國十三年(1924)溥儀出宮時收貯在養心殿華滋堂或燕喜堂的「紫檀多寶格提樑長方盒」。為乾隆皇帝以來清代帝王的珍玩,保存狀況良好,實屬難得。
  • 代表圖像來源
    國立故宮博物院
  • 典藏或財產編號
    故雕000182
  • 保存現狀
    良好。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